想起了王实味
赵发元
公安部1991年2月7日作出《关于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王实味在被错误处理49年后,终获平反昭雪。我是在今年3月1日的“文摘报”上读到这消息的,读时的感觉用得上陕西农民的一句话,“心象猫抓”。
王实味原名叔翰,1906年生,1930年开始创作翻译马列著作,1937年奔赴延安,曾任中共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1942年因《野百合花》和《政治家·艺术家》两篇杂文,被康生等奸人所害。1942年6月15日至18日被延安文艺界集中批判后,加上“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暗藏的国民党探子、特务”、“反党五人集团成员”三大罪名,后被保安机关抓了起来,1947年国民党进攻陕北时,我方转战陕北途中因其累赘被杀,不惑之年糊涂死去。
王实味在《野百合花》中针对当时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感情疏远这一点提出批评,呼唤着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应该沟通一种真正的“爱”的“温暖”的情感,结果得到的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政治家·艺术家》中,他从论述政治家与艺术家在社会上的分工入手,核心是号召作家与艺术家发扬真正的现实主义的精神、正视现实,勇敢地担负起“改造灵魂”的工作,结果不仅被消灭了肉体,也被消灭了灵魂。
古人云:“生辱长年痛,死辱片时羞”,王实味蒙冤受屈、生辱死辱几近半个世纪。我读中学时,就知道王实味是“坏人”,今天我甚至但愿他依然是“坏人”,我就不会为君子被颠倒为小人,好人被整成坏人而碎心。
当然我不怀疑当年向王实味“投井下石”、“墙倒众人推”的人当中有多数是好人,他们的出发点或许是“革命的”,但其思想方法是“左”的,才造成了王实味的千古奇冤。这种思想方法到“文革”中发展到顶峰,造成了千千万万王实味悲剧。正由于此邓小平最近讲“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象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
听说毛泽东同志曾经向下令枪杀王实味的同志讲“还我王实味”。讲这话的毛泽东是英明的,为人民作过贡献而被错杀的王实味是不朽的,那些谗谄邪曲的“左得利”们是可恶的。“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我们党终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了半个世纪的冤案。王实味魂兮归来,九泉含笑吧。
活着的人们,从中该借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