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黄土情
省红旗电机厂 姚洁
我的家在安徽宿州市。故乡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荒凉,满山遍野开满了鲜艳的山花。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苏下,经济繁荣,高楼耸立,商店装饰得又是那么豪华,处处显露着现代化的风姿。
故乡的亲人象黄土地那样淳朴、憨实。他们拉着我的手问这问那。问我这么苗条,是不是每天吃得很少、很少。我笑着告诉他们,这是我工作造就的结果。我们生产钢门窗,每天从我手上经过的钢材至少在一吨半以上,生产旺季,每天要达三吨以上。亲人们却不可思议。我笑着说,这不算什么。夏季,在高温40°的骄阳下,工作服被汗水浸透,还能拧出水来。端起碗口大的缸子,“咕咚、咕咚”一缸水一饮而尽,15天的生产量硬是在10天内完成。青年人,就是这样玩命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
苦寒的严冬,在一17℃冰雪天地里,浑身冻僵了,只有一双手在机械地送料、冲孔,一坐就是四个小时。两条腿冻得僵直,竟迈不出步子。一双脚冻得像个红萝卜。就这样,我们把钢窗打向了全国市场,给千家万户送去了冬天的温暖,夏日的凉风。
当我讲到这里,突然听到身后有抽涕声,回头一看,是大婶在难过地掉了泪。她哽咽地说:“孩子,你太苦了。听我的,你大叔现在是市常委、市房地产主任,让他给你联系个轻松的工作干。我再也不能让你回去干那又累又苦的工作了。”
小叔走过来说:“那么苦的工作,一个月只拿140元。我的店员最低薪水210元,风吹不着,日晒不上。你有劲来帮我干。肥水不外流,每月开400元。到了旺季,多卖多提成,就算是你的奖金。”小婶也凑过说:“留下吧,你小叔商店正缺人手,你就是不干,我每月给你140元零花钱。”
面对故乡的情义,长辈的关心,我流泪了。我似乎要把自己工作中的委屈、伤心磨难,倾吐在这片黄土地上。在故乡居住的几天里,“让我留下”已成为大伙每天谈论的中心议题,以至连我回去的车票也荡然无存了。
在我准备走的头天夜晚,我向亲人们倾吐了心里话:叔叔、婶婶,你们疼我,怕我受苦,我能理解,可我不是泥捏的呀。我爱我的工作,我离不开同我朝夕相处的伙伴。尤其在建筑工地上。当看到我亲手制做的钢窗、纱窗,组成一道道绿色的沙舟,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馨;为机关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尽管乔迁之喜的宴席上没有我的位置,我却是那么自豪,我多么想让你们也来分享这份快乐。当然,留下来帮小叔做生意,能得到高薪水,这的确很诱人。人是离不开钱,但一味地追求它,我的生活将失去意义而变得平淡。虽说我的工作是苦了点、累了点,没啥。因为企业的大厦就支撑在我们的肩上。
在临别的火车站,大婶拉住我的手说:“孩子,我是留不住你,你的心属于大西北,有了你们,咱们这黄土地会变成黄金地。”
我紧紧拥抱着她们,我的泪水如泉水涌出。
悠悠黄土情,谱下“西北风”,西北的女儿——我,带着黄土地坚实的性格,又踏上辛勤耕耘的归途。 (郭胜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