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10月01日
头版
01

乘借天时地利 紧赶富市富民

古都咸阳在改革开放中崛起

本报讯 历史悠久的古都咸阳,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抖掉了陈旧贫寒的衣服,着上了富裕的具有现代化工业城市色彩的盛装。到去年,全市已拥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55个。去年,仅纺织、电子、石化、保健品就创产值45.6亿元,已成为全国有名的中等明星城市、甲级对外开放城市。

咸阳地处800里秦川腹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和自然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咸阳人民,破除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走出黄土地的桎梏,大力发展工业、第三产业及多种经营。经过多年的努力,纺织工业年产值已达17.7亿元,占到全省纺织工业的1/3。电子工业实力也很雄厚,近10年先后投资16.8亿元,引进、改造了14条生产线,年产值达22亿元,实现利税占全省电子工业实现利税的45%,出口创汇占全省的一半。石化工业亦蓬勃发展,全市现有化肥、橡胶、炼焦、油漆、纯碱、硫酸、塑料等各类化工企业97户,去年总产值达4.9亿元。多种经营居全省之冠,全市基本形成了北部果林、烤烟、畜牧业、南部粮棉,蔬菜、肉蛋奶的区域经济框架,建成了苹果、烤烟、蔬菜等15个商品生产基地。去年多种经营为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达378元。

今年以来,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激励下,古城咸阳又兴起了一股强劲的“经济建设热”。该市要以更大胆的设想、更开放的观念、更灵活的政策,更有效的措施,实施全方位、大跨度的对外开放,迅速建设起市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杨陵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西郊电子出口工业区,东郊石油化工区。还将迅速建设起周秦汉唐古建筑微缩旅游景观,开发乾陵和五陵原文物风景旅游区,恢复乾陵、昭陵等地面古建筑,重建部分秦阿房宫,从而尽快使咸阳变成一个旅游名城、经济强市。

(本报记者 齐连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