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10月29日
第2版
02

无证大军唤“招安”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天上的星星,

天上的明星闪了,好像亮着的街灯……”

夜幕下的西安街头,浩如繁星的不是街灯,而是街灯下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夜市灯火。

几乎城里城外各条大街的十字路口,都形成了热闹的夜市。规模较大的有钟楼周围、炭市街、搪瓷厂什字、大差市、兴庆路、洒金桥、大庆路、互助路、东关正街、土门什字、玉祥门什字等地的摊点群。在这些摊点群中唱主角的是服装摊和饮食摊,其次是日用品和小百货。还有街头巷尾那些一个凳子支起的理发摊,一个打汽筒竖起的修车摊,一根扁担挑来的小吃摊,一辆自行车推来的烟摊,一块塑料布摆开的书摊等更是星罗棋布,多不胜数。然而笔者经过调查得知,无证经营(包括三证不全)情况十分严重。8月17日,西安市部分人大代表抽查了兴庆路等地一处夜市的102家饮食摊,其中三证(经营者健康证,食品卫生证、执照)不全者有80余家,还有许多连一证都没有的摊贩。延光厂离休干部张清仙大娘看到西安晚报上的这条消息后惊讶地问:“这么多无证摊贩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不要问他们从哪里来,他们的岗位在工厂?

据西安市连湖区工商局统计,目前市场上摆摊设点的70%以上都是企业在职职工,待业青年、离退休职工、社会闲散人员只占很小比例。10月19日至24日晚,笔者在玉祥门服装摊点群和土门小吃摊点群走访了120位“练摊”者,其中来自企业的有111位,这111位当中有71位是因为房改、子女多、工资低、亲人患病、单位亏损等原因而摆摊维持基本生计的;有19位卖的是厂里发的实物工资;有21位摆摊的目的是追逐婚嫁高消费浪潮和为家庭“改头换面”以及攒钱做大生意等。你瞧这几位:

A、实物代工资,工人含泪摆摊。10月1日晚,胡某在大学南路人行道的树上拴根绳子,上面挂了10余双式样,规格单一的袜子。他唉声叹气地告诉笔者:“我和妻子都在集体厂上班。有个织袜厂欠厂里货款,就拿袜子顶,我们厂就把袜子每人两箱当工资发给职工。我家就领了四箱袜子。现在天凉了,这两箱单袜子一双也没有卖出去,尼龙袜子卖得也不快。一家四口一月的开销就指望这两箱袜子了”。笔者了解到,实物代工资现象在一些集体企业、和小国营企业以及个别亏损严重的大企业比较普遍。有个化工厂每月就给职工发一大袋卫生球,还有发本子、发味精、发手套、发肥皂、发皮鞋代工资的,许多摆摊的职工卖的就是这些工资的代替品。

B、工资低,挣钱维持生计。钱小炜是晚上活跃在东大街的数百名小贩之一,他戴一幅宽边眼镜,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一股让人愉快的文化素养。“没办法,谁愿意把时间花在摆弄这些东西上”。他一边指着牛皮纸上各种造型新颖的园珠笔一边说:“我是中专毕业,工资才拿68元,杂七杂八加起来才100块,别说是买书,有时吃饭穿衣都不够。所以就借钱到康复路进了一点货,天天晚上出来卖,有时能挣三四块,有时一晚上连一支笔也买不动,做生意的人太多了。”类似为生计而摆摊者恐怕为数不少。

C、追求高消费。这位姓陈,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在沣登路卖烤肉。妻子穿肉,他烧烤叫卖。“我俩结婚花了两万,拉了几千元的帐,靠两人的工资根本还不起,烤肉营生好弄,买点木炭,自己做的烤炉,自行车辐条一磨就成了穿肉的签子,每天进20斤肉,卖到12时左右也就完了。虽然咱现在苦点累点,可家里啥都有了。”他骄傲地说。

你往哪里去,我的工友?

不管人们如何评价,一支以在职职工为主体的无照经营大军已经形成。按照国家法令,无证摊贩一律取缔,但管市场的同志用尽各种围追堵截的方式,这些“地下工作者”依然是“野火烧不尽”。你来我撤,你走我摆,你查大街我钻胡同,你分片治理我打一枪换个地方,把我们的工商干部弄得精疲力尽也收效甚微。因此有的基层工商部门就将“野摊”集中起来,采取光收税不查照的办法进行管理,但对此上级没有表态,上级的上级也没有表态。即便如此管辖市区几个闹市的西安莲湖工商局还是给予积极扶持,他们每天给摊贩提供数百张钢丝床,还帮其联系电源,每天仅收1元钱的工商管理费和钢丝床出租费。对红庙坡、玉祥门、西门等几个大夜市还实行减半收费,使这几处的夜市越来越“火爆”。

对于无证摊贩,各家“婆婆”众口不一:

公安:挤占道路、堵塞交通……

税务:偷漏、跑税严重……

环卫:有碍市容……

劳动:不置可否。

工商:积极扶持,集中、引导、纳入管理

在职人员申办营业执照,必须有单位出具的证明,但绝大部分企业明确表示,宁愿一半工人没活干,也不让其从事第二职业,如有个企业规定工段长、室主任以上干部从事第二职业者一律免职,还有的企业规定党员职工一律不许从事第二职业,有的规定本企业从事第二职业者不能超过职工总数的1%。如此种种。只有一个理由:队伍散了没法带。上文笔者走访的那111位练摊者中,有80余人是背着厂里出来摆摊的,只有21人是经过厂里同意的,其他10人是冒着受处分的危险上阵的。笔者以为,从事第二职业,活跃了市场,方便了群众,增加了职工收入,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尤其是在目前大部分国营企业效益不好的背景之下,让职工自救,总比这些人没钱上街闹事强。各级主管部门应从发展商品经济、维护社会的大局去思考问题。

无证大军唤“招安”。

第二职业需理解! (田明辉 任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