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11月21日
头版
01

“我工作咋这样难”

我出生在英国,名叫double—decker。译成中文是“双层公共汽车”。有的中国朋友给我起了个中英混合名“双层巴士”。

我是由香港必达巴士企业有限公司赠送给西安的。同来的还有11位兄弟。我公司在《赠言书》中写道“为了支援西安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缓和乘车难的问题,更好地为城市生产、人民生活服务。敝公司愿向贵公司赠送12辆英国制丹拿牌后置式发动机双层公共汽车,以用於西安市公共交通客运服务。”落款日期是1991年11月29日。可我们于今年4月18日到西安后,就闲置在21路公共汽车终点站(红庙坡)。为此,我心中闷闷不乐,只好借助报纸,诉说内心的苦衷,让众人评评说说。

我的生平很简单。曾在香港必达巴士公司服过务,个人身体素质良好。身高4.29米,身宽2.46米,身长10米。最大功率188匹马力,最高时速80公里,有102个乘客座位。内地人对我的评价是:六七成新,还正当年。

我早就耳闻内地办事的效率,这次算是深有体会。西安市公共汽车交通公司为了给我们办理入境手续和其它手续,组织人员于去年秋曾反复多次去省市有关部门联系,光图章就盖了几十个。有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把有关我的报告压了半年,才送给了市长。我听说,因我们兄弟12位要落户西安,有的领导从政治角度考虑,不想让我们来。哎!真是怪事。我既不姓资,又不姓社,干嘛要带着有色眼镜看我们呢?难怪邓小平先生有一句话:现在最大的危险不是右,而是左。

为了能让我早日进入营运,市公交公司成立了专门车队,先后花了四十多万元,对我的部位进行改装,还给我穿上了新衣,使我更加英俊漂亮。西安市的领导去日本访问,还给我拍了录像片,上了镜头,这也是为了向海外朋友介绍西安市的投资环境。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12名兄弟始终上不了路,激情也慢慢消失殆尽。是啊,我们一个兄弟一天能创造700多元的价值,这么多的兄弟闲置了几个月,西安人连这个帐也不算,太没经济头脑了。

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迟迟不能为人民服务呢?因我自身的特点市内站距短,树枝低,人多车多,给营运带来很大的困难。最后市政府把我们兄弟又安排到西安——临潼兵马俑的线路上。可发车时间一推再推。虽说西安市的几位领导很关心,多次催问,可问题仍没解决。原因是:我上西临高速公路营运,会影响临潼县运输部门的效益。到底怎样解决,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我焦急,市政府也焦急。11月14日,市政府决定先让我的6名兄弟练练兵,暂时从火车站跑纬什街。跑了一天,6名兄弟只摇头:“咱在这车多、人拥挤的路面跑不开有劲使不上来呀!”

我们兄弟12位满怀热忱来到西安,就因为线路定不下来,一拖再拖使我们成了无用武之地的英雄。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讲速度、讲效益、讲竞争,为改革大开绿灯。可为什么我们来西安工作就这么难呢?我衷心希望西安市和临潼县两地政府部门尽快协商好,让我们早日为内地建设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柳江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