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1月02日
第2版
02

刺破青天

来自骊山微电子公司的报道

1992年12月21日19时2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声“点火”令,高大的长二捆火箭托举着澳赛特B2通讯卫星,昂首挺胸,腾空而起,刺破青天。在200000米的高空,澳星轻轻摆动方向,星箭分离。与此同时,扩音器传出振奋人心的声音:“澳星发射成功!”

这一成功,离不开骊山微电子公司的科技精英,给长二捆火箭装上超绝智慧的“大脑”。为早日完成长二捆火箭发射成功,以研究员于任致为首的15人组成的箭载计算机工程组,提前拿出符合要求的箭载计算机工程图纸,为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以作风严谨、思考慎密著称的研究员蒋轩祥,工作中不放过任何细小的问题。为确保关键部位万无一失,他反复听取大家的意见,反复观察仪器,保证了关键部位工作正常。冯骥刚从香港出差回来,一天也没休息,立即投入紧张的测试工作中。单元测试主机主管设计师靳加农,其父在西安住院手术,需要他日夜照料。他得知研制工作中有技术问题需要他解决,便立即赶回公司上班。

长二捆火箭牵动着全公司职工的心。计算机内部设计制造难度大,只有20天,质量要求百分之百。孙维谦为了搞好接插件的造型,不分昼夜,反复摸拟试验。过度的疲劳使他口腔大面积溃疡,饭都吃不下去,说话也十分困难。铣工张强人称“拼命三郎”,干活跟玩命似的。一次,他突然昏倒在地上……物资处的工作人员,兵分六路,奔赴全国12个省市30多家企事业单位,采购、催货、筹集物资700多件……

刻骨铭心的12个月,该公司6台计算机出厂考核,一次通过,为长二捆成功的发射立下了汗马功劳。

(邓丁荣)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