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1月09日
第2版
02

“铁龙”滚滚出千河

宝中铁路铺架纪实

1992年12月25日,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宝中”铁路不同寻常的日子。

此日,北风萧萧,冬寒森森。一幅用松枝装饰的大彩门巍然挺立在千河车站的正中央。彩门后,盘卧着一条巨龙——国内最先进的PD30重型铺轨机,他龙首高昂,龙尾长拖。彩门前,列队了千余名铁路健儿,他们路装一色,凛凛威风,在彩门两侧拥挤了上万名前来看稀奇的当地农民。

10点正时,汽笛长吼,随即铺架机便猿臂舒展,将一节节长25米,重11吨的重型轨排轻松自如地托出并迅捷地平放在路基上,随着一节节轨排地延伸,铺机便隆隆地驶出千河,向六盘山推进,望着这滚滚铁龙,激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关键一跃

在这一时刻里,最为激动的莫过于铁道部宝中办主任施德良,作为宝中铁路全线18个路局的直接协调和指挥者,开工3年来,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六盘山的恶劣气候,66座复杂地质的隧道,210座紧张施工中的大中桥夜夜在他的梦里翻腾。宝中全线自动工以来,三年三个台阶,每上一个台阶,他都要掉两斤肉。这三年里,他的气总憋在嗓子眼上,从不敢大出,现在他长吁一声,精神焕发地告诉记者:“铺架的开始是宝中铁路建设关键地一跃,他预示线下工程告一段落,宝中铁路的贯通指日可待。”

“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宝鸡是全国交通运输上的一个枢纽,是祖国大西北和大西南的唯一通道,宝中铁路又使宝鸡同“包兰”路沟通,宝鸡的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当记者问到宝中铁路对宝鸡将产生何种影响时,李钧市长兴奋地说:“我们要把宝鸡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工贸城市,只有大力发展流通才能扬宝鸡枢纽地位之长,也才能进一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这时李市长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正因为如此,宝鸡市的领导和群众全力一赴地进行支援,我们支援宝中铁路建设的原则是:大开绿灯,不讲条件,先拆后建,先征用土地后办手续。在宝中铁路建设中,宝鸡5个县区,18个乡镇,79个行政村的1130个农户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但我们损而无怨!”

“铺通后我们将会更富”

问及到当地农民,一个统一地回答是:“宝中铁路已经使我们得到不少好处,如果铺通了我们将会更富!”千河有句顺口溜:“上不能比塬,下不能比川,粮不能果腹,买油盐酱醋没钱。”现在不同了,宝中铁路动工以来,这里平均每户都有几个人在铁路上干活,村里再没有闲人,男女老少都有钱挣,经济状况不断变好。张家崖村的杨云亭老人告诉记者:“我有三个儿子,大的37岁,小的31岁,由于穷房盖不起,媳妇娶不上。自从宝中铁路开工以来,三个儿子都在那里干活,每月共能挣六、七百元,三年时间连盖三间房,连娶三个媳妇。”

一声辛苦不少铺架工人潸然落泪

宝鸡市长李钧一一握着铺架工人的手,道声:“你们辛苦了,宝鸡人民感谢你们!”不少铺架工人不由潸然落泪。为了按时铺轨,130名铺架工人去年9月打前站建点。此时正是阴雨季节,中雨连下了3个月,150亩地大小的千河车站,整个变成一片沼泽,在整整的90天里,130名铺架工人整天踩在淤泥里,身上没有离开过雨衣,脚上没有离开过齐膝的长统雨鞋,汽车进工地要用推土机拖,建设钉道场和滑梁场的每一根钢轨枕木都是工人系上绳子在淤泥里拉。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130人共卸料8200吨,建钉道场一个,滑梁场一个,人工铺轨4.5公里,铺道岔30副,上道碴5000立方,建临时房屋8000平方米。在这三个月里,130人完成的是1300人的工作量,这真是以一当十啊! 文 希洪 吴军 生金 翟龙 摄影 安生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