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大厅,漾着时代的春潮
西安93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掠影
2月2日,西安市体育场。西安市1993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举行的第二天。
早晨8:40,笔者走进了位于体育场右侧的训练馆。宽敞的大厅内,桌椅整整齐齐、横幅、条幅错落有致,各单位的招牌或靠墙、或倚桌而立。 “振兴西安、人才为本”、 “人才是社会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等条幅标语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而“未央——英雄用武之地”、 “创业者的天下、一展雄才的场所、开拓者起步的地方”等更让每一位莘莘学子动心回眸。
9:10,人们渐渐聚集,广播响了。“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市人事局特举办1993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这是单位选择学生、学生选择单位的初次尝试……”声音在大厅回荡。
人越来越多。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每个学生都带着自信,勇敢地推销自己,而用人单位也在用不同的方式考验这些学生,寻找真正的人才。
西安塑料彩印厂的三位女同志利用处于门口优势,不失时机地把一张张企业简介赠给学生,欢迎有志者先去厂参观,然后再考虑是否签招聘协议书。用她们的话说: “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企业负责。”
西北轻工业学院的成卫平选择西安光华制药厂作为自己今后奋斗的落脚点。他告诉笔者: “对我来说,这样的机会很及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专业对口,为咱陕西出力。今天需要机械设计专业的单位也比较多,所以我也比较幸运”。笔者心头一热,相信这也是所有陕西籍学子的愿望。
房地局、劳动局、民生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桌前,挤满了学生。西北建工学院的小马比较幸运,一叠文学作品复印件摆到房地局主管者手中时,尽管专业不对口,但也受到了欢迎,答应让他下午4时前再来一次。注重能力、注重实干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而中美合资雷德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待遇丰厚,一会儿的功夫,桌子上就收到厚厚的一叠推荐材料…
10:30,人最多,也最拥挤。主席台上,那枚西安市人事局的公章,不时敲在一份份协议书上,每敲一次,学生及其亲友都流露出会心的微笑。
一边是门庭若市,人才济济,另一边是门前冷落,过者匆匆。市纺织局有16个单位今年需要100多名大专毕业生,但到这天为止才签了一份协议。究其原因,目前纺织行业不太景气,留不住人才,更不要说引进大学生了。现在,不少纺织院校的毕业生把这次洽谈作为一个跳板,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同样,教育系统也相对冷清,10点左右,在碑林区教育局桌前,笔者数了一下,仅有19人签下了大名,至于最后有多少人签订协议,还是个未知数。
12点,到了吃饭的时间,但是大厅里依然是人的海洋。笔者在主席台统计了一下,一上午共签招聘协议书151份。一批学生满意地走了,又一批学生在亲友的陪同下进来,时代的春潮在大厅里荡漾……
(本报实习生 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