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2月11日
第2版
02

神府东胜 煤田开发带动民族地区和山区经济发展

新华社讯 国家“八五”重点建设工程——神府东胜煤田,自1986年开发以来,坚持“建设特大型能源基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当地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三位一体”开发方针,不但煤田建设获得全面发展,矿区所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山区也摆脱了贫穷落后面貌,开始走向繁荣。据悉,这个地区各族群众的年人均收入已由矿区开发前的200多元,增长到600多元。

神府东胜煤田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地区和内蒙古南部鄂尔多斯草原。驱车百里矿区,记者看到新建的矿井星罗棋布,新修的铁路已经投入客货运营,公共汽车和各种货车在新修的柏油和沙石路上穿梭往来,矿区职工住宅楼和当地群众新建的砖瓦房构成了座座新城镇,集贸市场、百货商店、医院、学校、电视插转台等坐落其间。煤田北部后布连村的一位蒙古族青年最近从外地做工回来,他兴奋地对人们说:“20多年来,我住的是土坯房,看的是荒草滩,离家才几年,家乡就变成小城市了。”

神府东胜煤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煤田,也是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能源开发项目。煤田所在地区,南半部是自然条件较差、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北半部是生产结构单一、人均收入较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使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同煤田的开发建设同步发展,主持煤田开发建设的华能精煤公司,自开工以来,除坚持“三位一体”的开发方针外,还发挥国家、地方和群众三个积极性,兼顾国家、地方和群众三者利益,妥善地协调和解决矿区建设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各种矛盾。为使矿区所在旗县尽快突破畜牧业和农业的生产结构,华能精煤公司在煤田开发建设过程中精打细算,挖潜节约,挤出1亿多元资金援助地方兴建砖瓦、沙石、木材、机械、食品等工业生产企业。目前,已有一大批援助项目建成投产,产品不仅满足矿区建设的需要,还销往临近省区。与此同时,华能精煤公司还以技术支援为主,帮助地方扩建和兴建了近百个中小型煤矿,使榆林地区和鄂尔多斯草原迅速崛起煤炭工业,原煤年产量分别由矿区开发前的几万吨发展到目前的300多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7000多万元。

神府东胜煤田在开发建设中还采取优先安排当地待业青年和剩余劳力的办法,帮助各族群众脱贫。几年来,已先后吸收了5000多名农牧民子女来矿区工作,使矿区所在地的绝大多数农牧民家庭都有了工和牧或工和农两种收入来源。此外,矿区还先后将总投资6亿多元的大批零散工程划拨给当地农牧民承担施工,让他们从中获取劳动所得。据了解,现在矿区所在地的大部分乡村都摆脱了贫困,开始富裕起来,90%的家庭购置了电视机、洗衣机和组合家具等,有半数的农牧民新建了房舍,还有部分农牧民购买了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

矿区铁路、公路的开通,火车、汽车的运营,不仅改变了榆林地区和鄂尔多斯草原闭塞落后的交通状况,还加快了当地物资流通,并为地方节省了大笔运费,仅陕西神木、府谷两县粮食和农副产品的年进出运费即可降低1800多万元。另外,随着煤田的开发建设,国家粮食、物资、油料等供应部门已分别在矿区建库,当地旗县和群众所需的这类生产生活资料,不用远途调拨,就近可以买到。

神府东胜煤田自1988年开始,还从吨煤销售收入中提取两元钱返还地方财政,用于地方农牧业的发展。几年来,矿区所在旗县利用这笔资金对部分农田和草场进行了建设,仅达拉特旗就新打机井32眼,发展水浇地1600亩,新建果园200亩。

神府东胜煤田“三位一体”开发,给地方经济带来一片繁荣,短短几年,矿区所在旗县在经济上都打了翻身仗,毗邻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得到推动。陕西神木、府谷两县,自煤田开发建设以来,财政收入平均每年以300多万元的速度递增,去年分别达到了2000万元左右,6年之内翻两番,一举摘掉了长达40年的国家财政补贴的穷帽子,成为陕西省较富的地区。鄂尔多斯草原上的准葛尔旗和伊金霍洛旗,人均收入6年增长3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