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女工,你怎么了?
——青年女工下岗现象一瞥
随着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机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尤其是劳动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的出台,工人下岗、厂内待业、停薪留职等现象已屡见不鲜。呈现出“岗位靠竞争、报酬靠奉献”的新气象。但也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女工纷纷下岗。
近日,从全总女工部对1175个企业的90万女职工中的2.1万下岗女工的问卷调查看,35岁以下的一线女工下岗人数竟超过了一半。前不久,西安市也对70个单位的500名下岗女工进行了调查,其中35岁以下的一线女工竟占了59.14%。
35岁,这个在身体、业务和思想都处在优势的“黄金阶段”,为什么反而出现了大量的下岗现象?笔者最近带着种种疑虑,走访了一些企业,发现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观念的束缚
长期以来,人们头脑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照顾家庭和孩子是女性的天职。尽管绝大多数的女性和男性一样在企业的各个岗位同工同酬,单纯的家庭妇女已如凤毛麟角,但这种传统观念依然在人们头脑中残存着。据西安某机械厂工会女工干部介绍说,他们全厂95%的35岁以下的女职工,均是双职工家庭,且相当一部分女工都在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岗位上工作。去年,该厂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各车间、部门都进行了科学地定员、定岗、定编,基本形成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局面,大大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原来一些人浮于事, “混天天”岗位上的女工满负荷运转起来。不但要干满干好8小时,还经常加班加点。于是,有些女工家庭和工作的天平便出现了倾斜。该厂一位由检测工段自愿下岗到厂清洁组的女工说:“过去,早上把工作证往考勤箱一插,然后到车间照个面,就可溜回家既照看孩子又做家务,日子过得也蛮舒心。定岗后,虽然一个月能多拿几十块钱,可一天到晚忙得要死,家也不象个家了,还不如到清洁组一天只上半个班,工作和家务两不误。”该厂类似有这种观点的,自愿从技术岗位或一线下到打杂或辅助岗位的青年女工占了多数。笔者在走访中发现,这种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在一些技术密集型企业,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自身素质的限制
“我认为,随着改革步伐加快,不少企业的女职工都将面临冲击和挑战。”某建筑公司女工委员会主任深有感触地说。我问她何以见得?她说:“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搞这方面的调查摸底,发现下岗的35岁以下女职工无外乎两种情况,要么没技术,要么文化素质低。”这番话确实道出了目前女工下岗现象背后的一个实质问题。现在,尽管许多企业的女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等方面较以往有了很大改观, “女能手”、 “女技术状元”不断涌现,但由于自身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女职工的自身素质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在用工制度改革后,这个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了。这家有3200名职工、940多名女职工的建筑单位,从1984年开始就已将某些不适合女工的岗位进行了调整。在“柏油工”、 “普工”等岗位,已见不到女工的身影,转而从事后勤、库房、油漆等岗位,虽然有的岗位已人满为患,但那时的女工人人有岗位,个个有班上。这个公司自实行“三项制度”改革试点以来,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公司下属单位实行了内部股份制,取消了施工队这一建制,有些女工便无事可做,在精简和“优化组合”中,这些既没力气又没文化技术的女工理所当然成了被“优化”掉的对象。如果说该公司的这个现象有一定局限性的话,某中外合资的制线公司,近年来的改革实践也同样说明这一问题。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我们公司是在原苧蔴厂的基础上合资建成的。在用工制度的改革上,我们的步子迈得比较大。这两年,下岗的女工已有近百人。过去,这些女工吃“大锅饭”懒散惯了,新的竞争机制运行后,她们显然适应不了,这主要是自身素质差造成的。
经商热潮的冲击
时下,随着“下海”狂潮的掀起和第二职业队伍的迅速壮大,对一些劳动强度变大的岗位和经济效益不佳企业的一线女工,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西安市东郊某大型棉纺织厂近两年不得不从外地招收部分新工,补充到生产一线,以弥补有些岗位青黄不接的窘况。尽管该厂不断改革工资方案,各种优惠政策向一线倾斜,但收效甚微。请长假、自动离岗、停薪留职的一线女工仍不乏其人。其中大部分或是到宾馆、酒店应聘了服务员,或是“下海”经商。该厂细纱车间的一位青年女工自动离职数月后,回到车间闲谝时说:“我先摆地摊,开始实在拉不下脸,可一个月下来,发现比在厂里累死累活要收入得多。现在,我在康复路搞小百货批发,每月最少也千儿八百的。”这虽属个别现象,但它反映了一个潮流,对有些在岗女工,不能说没有影响。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因丈夫从事第二职业或“下海”经商,其本人也放弃本职工作亦不乏其人。某针织厂一位从事统计工作的女工因其丈夫辞去原单位司机职务,开出租车后,便毫不犹豫地办了停薪留职手续。她说:“我们家不缺我挣的那点儿工资。”
用工观念的误区
用工上的重男轻女,不一视同仁的做法,目前在一些企业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电子器材厂的一条流水线上的女工,原本占了80%以上。自从该厂内部承包措施出台后,许多女工都从流水线上被组合下来,调换成了男工。究其缘由,是因为有关承包人认为年轻女工将面临结婚、生育和哺乳等一系列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生产,继而影响到承包期内有关指标的完成。这样的情况无独有偶,地处西安市中心的某副食商场的一位经理述说了这样一件“怪事”:该商场的一位小组承包人曾振振有词地说:“现在实行了百元销售含量工资制,我这个组如果有那么两个营业员休一年哺乳假,这任务咋能完成?我想换几个男营业员……”尽管这位承包人未能如愿,但说明了一些人的头脑中还存在着用工观念的误区。
女工姊妹所面临的种种“怪圈”和考验,已足以引起企业界的深思。女职工如何尽职尽力地在本职岗位上立业成才,怎样制定既符合企业厂情又适应女工特点的改革措施,已成为社会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女工姊妹们,撑起那本属于你们的“半边天”吧!
(张栋)(题图郭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