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2月25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人在旅途 图片新闻 乡村过年剪影唐进 哦,那一拳…… 先兆流产食疗法 广告 儿童早期教育几种做法 博你一笑 505摘掉了老伴的帽子 国宝之光(连载)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国宝之光(连载)

荏苒 晓寒 方美

1970年来辉武从学校出来,到户县八中当教师。那时,二中老校长白德全还未“解放”,正在传达室劳动改造。他经常给老校长以安慰,说上几句宽心的话。有时还给他带点好吃的,以谢老校长教育之恩。慢慢地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老校长甚是喜欢这个憨厚善良、正派敢为又勤奋好学的青年。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东方文化传统的色彩,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白德全慧眼识辉武,主动地为他搭起鹊桥,把因自己还未“解放”而发愁的女儿白启华介绍给他。白启华同来辉武都是户县二中的学生,只是她比他高一级,在校时彼此甚少来往。后来他们两人都到户县八中当教师,来往就亲密了。

白启华身材修长,文静典雅,虽是土生土长的关中女娃,却有着南方姑娘特有的温柔。她出生在革命家庭,从小受严格正统的教育,心气很高。求亲的人虽然不少,但她偏偏相中了来辉武。1972年1月,这对情深意长的年轻人结婚了。新房里没有时兴的家俱,漂亮的摆设,只有两颗挚爱的心碰撞在一起,共同踏上了人生的征途。白启华心地善良,理解丈夫。来辉武是个一心扑在工作上,推倒墙连土担的“拼命三郎”,还是个热心助人爱管闲事的“专家”。他犟,认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他对人热诚,别人给他一份心,他能把十分心全都给别人。白启华信任丈夫,全心支持他做的事业。来辉武爱上了中医、中药,爱得如醉如痴,有钱都花在买书籍,订报刊、买药方上。有时连家也不顾,甚至忘了妻子和孩子,她有说不出的委屈。但她明白他没有私心,为的是实现治病救人、使人类延年益寿的神圣理想。她为有来辉武这样的丈夫而骄傲自豪。因而,为了丈夫的事业和工作,她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她是教师,也有自己的工作,需要备课、批改作业,还要料理家务,孝敬老人,照管两个孩子。她用柔嫩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家,她毫无怨言,就是在丈夫贫困的日子里,白启华也与他同甘共苦,体贴人微,关怀备至。她是丈夫心中坚实的支柱,是来辉武事业成功的一半。丈夫感激通情达理、吃苦耐劳的妻子,是她给自己免除了多少后顾之忧。

3后起新秀

早在1983年以前来辉武就是户县、咸阳一带小有名气的年轻干部。

1974年,平头布衣的来辉武,已是八中团委书记兼校办工厂厂长。以后先后担任了县委机要秘书、地区行政公署秘书、县委工交部副部长、县经委党委副书记。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局副局长那年,他才30多岁。从当官那天起,他就发誓不谋私利,做人民的公仆,不做老爷官。

在八中校办工厂时,他白手起家,七拼八凑借来2500元,凭着他在西安拜师学艺的本领办起了电机厂。他当技术员,生产、销售、装卸啥都干,而且是拼着命干。多年来,他没有歇过一次寒、暑假。为节省开支,他带领学生多次拉架子车去百里之外的西安运硅钢片。他没上下班时间,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在厂里顶班。感冒了,发烧39℃多,仍瞒着大家坚持上班。有次病累交加,他终于昏倒在车间,被教师们送进医院抢救。在医院里,他还时刻惦念工厂,他恨自己身体太不结实,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他严于律己,公而忘私。头一学期,就获利润3万多元,使近千名学生免交了学费,还给学校建起10多间校舍。给每个毕业生发一把镢头一把锨,勉励他们为农业做贡献。后来小小的校办工厂年创利润十几万元,经济效益和人均产值名列全省乃至全国的首位。当时校办工厂的供销员说:“来辉武办工厂,以身作则,勤俭办厂,艰苦奋斗,开拓前进,是他施展才华的一次演习。”

来辉武任县委秘书期间,正是平反冤假错案之时。一些被冤案、假案、错案压了多少年的教师、机关干部和群众常找到县委要求尽快解决问题,要把心底深处的委屈、苦水一下子倒出来。这些来找他的人,有恳切的求助,也有尖刻的奚落、还有愤愤的指责。他总是笑,恭而敬之地接待。不管是为冤案、假案的,还是为工资户口问题的,只要来找,他都一个个询问,一件件记下来,答应着,立马办理。或电话或报告,请示县委领导,写信发文件,盖上县委大红印,要求有关单位尽快解决,彻底解决。户县一物理教师李永瑞,博学多才,为人正直,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平反后,他在一信中写道:“前岁蒙冤,稍差即陷生命于黄泉……故事历历,于户县内诸友,数辉武待我甚笃,不避嫌狭,不惧人谤,忠诚待人,并不傲物。不因所处之显赫而贱视楚囚,亦不因众所矢之而滥施践踏。笃实友悌,诚为兄弟然。思之不仅又热泪盈于眶……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辉武之待我也……”

1978年,来辉武听贫协主席贾玉龙说,白庙乡一位农民半岁小孩的脚被猪咬掉,得了破伤风,家中无钱医治。还有两户农民遭了水灾,生活很困难。来辉武心里阵阵发酸。马上翻箱倒柜凑够120元,让贫协主席送到这些农民家。并叮咛说:“要问,就说这是县委给的救济款。”当时来辉武的工资仅为38.5元。

有两年,县委的一位老部长和县委书记感情上有些“距离”,虽说不上“打内仗”,总有点“内耗”,使县里工作受到影响。一时户县县城里有人说酸的,有人说辣的。他这个秘书听了这些话仔细地琢磨。有次老部长病了,住进医院。他到医院看望,把礼品送到床头。他说是代表书记来的,老部长病了,书记很关心,书记在来医院的路上被有事的人挡驾了。这香喷喷的酒,这甜滋滋的糖,决不是假的吧?躺在病床上的老部长抬头看看他。他憨厚地笑笑,笑得象个弥勒佛。过了不久,书记病了,他到医院看望,又买了礼物送到床头。他说是老部长委托他来的,老部长来医院时有急事被拉走了。书记照样看看他,他还是笑,憨厚地笑,笑得很坦然。他用憨厚的笑缩短了书记与老部长之间的距离,他用坦然的笑驱散了天上的乌云。渭水河畔终于刮起了祥和的风。没有人让他“代表”,更没有人“委托”他,他独自一人在寒风里,来来往往奔波的时候,他热望干部们能和睦相处,齐心协力,把精力用在事业上。

有一个严寒的冬天,来辉武在家中养病。三更半夜,户县公安局一位局长为一桩案件,心急火燎地登门相求。他病情较重,躺在床上正发高烧,当他朦朦胧胧听罢来人的苦诉之后,心焦如焚,全然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不顾爱人的阻劝,他顶着飞飞扬扬的鹅毛大雪,冒着凛冽的朔风,敲开县委书记家的大门,向书记慷慨陈词,说明原委。第二天,拖着重病的身子,又直奔咸阳地委,找到主管书记,申述理由,提出建议。直到那位同志的问题得一妥善圆满的解决,他才精疲力竭地瘫在床上。(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