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2月27日
第3版
03

从一封读者来信想 到的

前不久,三原某厂一读者来信讲,她看到厂里办电大考前文化课补习班,便与几个教师商量,也合伙办起了业余补习班。厂有关部门嫌抢了他们的生意,不给租教室,对参加学习的职工施加压力,进而主管领导出面制止,致使“私”办补习班不得不解散。而厂又无能力多办班,一些职工便在工作时间去听课。于是,业余补习班变成了正式补习班。

笔者认为,这件事虽小,却反映了我们一些领导同志在对待改革和发展问题上的诸多思想障碍:

唯“文件”。长期以来,一些领导者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凡是红头文件允许办的事才办,没有规定的,为“安全”起见就不办或者以种种理由将其拖“死”。在他们看来, “私”办补习班既无政策规定,又无上级认可,不让办理所当然。

唯“公办”。一些领导者评判事物好与不好,不是以实践为标准,而是以是公办还是私办做标准。在他们眼里, “公办”就好, “私办”就不好; “官办”就好,“民办”就不好,更不允许出现竞争局面。

总之,在他们眼里,没有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这种积极性对企业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长远效应的估价。

改革是全体职工根本利益之所在,是亿万群众共同关心的大事。因此,只有相信、依靠职工,让他们大胆地试,放手地干,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将一事无成。邯郸轧钢备件厂就是一例。他们充分利用职工的专长为企业致富,把有技术的职工组织起来“下海”。厂里规定:技术工人干外加工活,在上班时间可得40%劳务费,在业余时间可得70%至80%的劳务费。结果,干得出色的技工一个月就收入800元。不但工厂多创收,工人们也多得实惠。这与三原某厂领导的态度和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前,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一方面,企业自主权逐步落实;另一方面,群众中的新事物不断涌现。在这种似乎是相反而难以相成的矛盾状态下,领导者的民主意识将是一种很好的粘合剂。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