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发些议论,如何?
(咸阳) 清宇 某教授卖烧饼某讲师摆鞋摊的报道日见其多,近日翻报,“知识分子练摊是浪费人才”的高论又赫然在目。知识分子的下海被人们评头品足议论纷纷,竟成热门话题,心里总觉得有些悲哀。
市场经济把人们推到了海边甚或海里,知识分子自然也在其中。他们顺手捞两条鱼抓一把虾,不论主动还是被动,均犹如站在阳光下晒晒太阳,坐在椅子上伸伸腿,想晒了就晒,不想伸了就停,干卿甚事?
官本位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官者管也,有些人总要让别人管着,否则便活不成;有些人总要管着别人,否则也活不成。对知识分子的下海,无论是褒是贬,无非你应该怎样或你不应该怎样,好象缺了诸公的高台教化,升斗小民便个个饿死或成为饭桶。
当然这些人并非心怀歹意,但常常会把好事弄得一塌糊涂。当年女排姑娘们的最后失利,原因固然很多,好事之徒的大吹大擂于初起,风言风语于稍挫,实在乃是祸首。呼拉圈之有益于健康自不待言,但被某些人吹得风行全国后,便铺天盖地泛滥成灾。不过其时大部分人还是用它实实在在地锻炼了一阵子的。自报刊上忽然有“圈中人”之讥讽言论酸溜溜一洒,用呼拉圈锻炼者遂告绝迹,好事一桩竟成了千古笑柄。
长舌过处,玉石俱焚,这回又轮到了知识分子下海的事。
知识分子也是人,放的屁也是臭的,卖烧饼摆鞋摊就是卖烧饼摆鞋摊,并非经天纬地之盛举,永垂不朽之鸿业,没有必要吹得太高。也不可把知识分子视作三岁溥仪养在深宫,左也不能右也不准,捧得高高管得死死。稍涉玩乐,即斥为有损圣德,有负厚望,浪费云云。窃以为实践之树常青。知识分子的下海,自有其出现的理由,运行的轨迹,必然的结局。急于定性,先贴它一个姓资姓社的标签有害无益,执其一端,大事揄扬或拽其一枝即行诋毁的作法更是大大的不妥。它的是非功过行止去留,还是让实践去检验去决定吧。
改革大潮的汹涌,万类霜天竞自由。池塘生春草,方是大文章。少发些议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