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3月16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劳动的笑声 挂坡 钱多少十个够 春雨 征稿启事 汤浴小记 晚宴(小说) 新枝 (木刻) 三月 当你远行的时候 我愿…… 图片新闻 文坛艺苑下海客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挂坡

姚永利

“挂坡”这个词已从现代孩童的口头语言中永久地消失了,许多人听了肯定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六十年代,架子车是城市的主要运输工具。那时家境不富裕的人家的孩子,想着法儿去帮家里挣两个零用钱,来度熬艰难的岁月。那时候一般家庭孩子都多,父母工资极低,小孩子只要能吃饱饭就是不错了,要想买个零食或者买一点上档次的学习用品,那都成了奢望,一般是不敢问家长要钱的。“挂坡”就成了许多孩子们来钱的普遍行当。这“挂坡”,其实就是在有大坡的地方,帮助别人把重车拽上去,收一点微薄酬劳的“苦行当”,在我的人生历程里,有过一段这样的经历。

那是六十年代的事情,我正上小学四年级,有一次去东大街书店看书忽然发现一本新出版的《新华字典》,拿来翻翻,我发现这本书里的内容太丰富了,捧在手上,迟迟的不愿放下。我要是有一本多好啊!我问父亲要钱,父亲皱着眉头说:“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钱买书?”为了解决买书的钱,我想起了“挂坡”。这一年的暑假,我背着父母亲偷偷地用铁丝弯了一个勾子,想着用自己的汗水去挣回那本心爱的字典。

三伏天的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直射着大地,似乎要散发出全部热量,没有一丝风,杨槐树没有丝毫的摆动,树上的知了有一声无一声地发出疲惫的呻吟,泼盆水到地上,立时腾起一股白烟,一会儿便被土地吮吸得连一丝痕迹也找不到了,沥青路面被晒得走了油,人和车走起来发出咝咝的声音。我拽着沉重的车子,从北关什字,经过自强路、天桥,给西光厂家属幼儿园拉糕点,车主还不时地用手压压绳子,看绳子是否绷紧了,以验证我是否卖力气。车重坡多路远,等到了地方,车主将一角五分钱放到我手里的时候,我感觉到那份量好沉好沉。连累带饿的我,眼前直冒金星,浑身虚脱,坐在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了,多亏一位好心的老奶奶送我一个黑面馒头,我找到自来水龙头,就着自来水咽下去,身体才慢慢地缓了过来。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家,母亲把我搂在怀里泪流满面的说什么也不让我去了。父亲终于知道了。一天晚上,我刚进家门,父亲对我便是几个耳光, “小小年纪,不好好念书,去挣什么钱?”看着他眼睛里满是痛楚的神色,大约是怪我的不成器。母亲赶紧告诉了父亲我出去挣钱的原因,他竟僵立在那里,两手不自在地在衣襟上反复地揉搓,好一会走到我的跟前,抚着我凌乱的头发,嘴唇翕动着,吐出一句话:“爸错怪你了!”说完后,就把头扭了过去。我当时被父亲的话感动的差点流出泪来,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感动之情,依然是那么强烈。

个暑假下来,我终于用自己的汗水换回了一本心爱的字典,还给小妹、小弟买了本子和铅笔。

后来,我投寄儿童报社的《春天来了》的稿件发表了,这更给我增添了信心,再后来由于“文革”的开始,我失去了求学的机会,然而那本字典却一直伴随在我身边,二十多年来,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由于编辑的错爱,先后在全国各类刊物上发表作品十多篇。

现在,那本字典已很旧了,可是看见它,我就想起了那段“挂坡”的岁月,他不仅锻炼了我的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且始终激励我在工作或学习中奋发向上,永往直前。

(题图焦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