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3月23日
第4版
04

“逢人减岁”说

(镇安) 汪效常

俗语:“逢人减岁,遇货添钱”。且不说“遇货添钱”(比如,别人买个东西,谈起价格,你就尽量说高些,免得给人吃后悔药),就说“逢人减岁”吧,人都喜欢年轻,见了不太熟悉的人,估量对方年龄时应当故意说小一些,免得给人不愉快。譬如,某君已经五十多岁了,见面时就说:

“啊哟,你眼角连鱼尾纹都没有,细皮嫩肉的,我还以为你四十多岁呢。”对方听了一定很高兴。说这种话又不要钱,对己无损,或许还会有益,何乐而不为呢?

这种说话方式,符合一般人的心理状态。在年龄问题上,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总都喜欢年轻,故有“自古英雄出少年”, “越活越年轻”, “返老还童”, “老当益壮”之说。可见,人们都向往童年和青年,都是不愿“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在强调干部年轻化的今天,更是喜欢别人把自己的年龄说小些,并且越年轻越好。如果问及“贵庚几何”时,往往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这也是忌讳“老”字所致吧。

“逢人减岁”不失为一种说话的艺术。虽然可以取悦于对方,但未免有不实事求是之嫌。谁都知道,“天增岁月人增寿”,时光绝对不会倒流,不管贫富贵贱都逃不脱这一客观规律。 “逢人减岁”只不过给人讨个空欢喜。

“逢人减岁”,中国人是这样,外国人也不例外。近据报载:涉外交际不要问人家年龄,因为外国人的年龄是保密的,他们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对“老”字讳莫如深。特别是妇女,二十四岁以后就不会再向别人如实告诉自己的年龄。既然世人都喜欢年轻,那么,青年人就应珍惜韶华,立志成;老年人要珍惜桑榆,永葆青春。这比“逢人减岁”更有实际意义。 “年龄是个宝”,每个人都应珍惜这个“宝贝”。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