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补丁颂
单修治
在毛泽东同志的诸多照片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那张在延安穿着有两块大补丁的棉裤正给战士作报告。
粗茶淡饭,缝缝补补,艰苦朴素,克勤克俭,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扬了这个传统美德,不但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这样,而且在身居高位以后仍然这样。不是吗?1955年第一个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李贞将军,到晚年身上穿的仍是五、六十年代的旧军装,衣服补了又补,组织上发给她的几百元服装费,工作人员几次劝她做两件像样的衣服,她却说: “我这套衣服还可以穿”。直到她参加党的十三大会议前,身上仍然穿着那件补了又补的衣服。难道共产党人就是爱穿补丁衣服吗?绝不是的。它体现了公仆精神,延安作风。
1945年7月5日,毛泽东同志和黄炎培先生有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黄炎培问:历史怎么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结果都是“政怠宦成”、 “人亡政息”、 “求荣取辱”这个圆周率支配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信心百倍地回答:我们有人民群众的监督。我想不只如此,从毛泽东同志的穿大补丁棉裤的照片上,从李贞将军的穿补丁衣服上,也可以找到答案。
应当承认,近年来党内确有少数人忘记了这一点。他们逐步由人民的公仆蜕变成了群众的主人。有的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有的大搞不正之风,耽于享乐。这样,他们还有多少意趣去想人民之所想,还能将多少心思用在消除腐败上。
当然,我们不是苦行僧。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穿新衣,骑新车,住新房,是完全应该的。这样,才能反映我们幸福的生活,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但是,在国家当前有些暂时困难、要过几年紧日子的情况下,在全国人民生活还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毛泽东、李贞穿补丁衣服的精神还是要继承学习的。即使到了共产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要永世万代地继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