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4月06日
第2版
02

为实体转化成果 清贫身变成富户

杨陵农科城70名专家闯市场年收入过万元

本报讯 咸阳市杨陵区科委从去年以来,扶持70名专家教授,走出实验室、试验田,将自己研究出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先后办起了27个科研实体,创造经济效益150万元,同时这些专家教授的年收入也超过1万元。

杨陵农科城有千名专家教授,多年来他们取得科研成果3400项,但推广转化率不到7%,即没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己的收入也很拮据。西北植物研究所有位副研究员,5年间共创造了4项科研成果,可至今还有4000元的发票因单位无钱不能报销,他本人还为购买科研材料欠债3000多元,成了全所闻名的“贫困户”。去年在区科委的支持下,他和自己的学生创办起杨陵植物增长液研究所,开发研究出植保素系列产品,经科委帮助申报省“星火计划推广项目”,得到2万元的经费。去年10月,他把技术转让给渭南地区一家农药厂,不仅使这家企业起死回生,成了当地利税大户,他自己也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杨陵科技情报研究所聘请西农大、农科院、植物所等10名专家教授担任庄稼医生。几年来推广农科城玉米、小麦、蔬菜等良种10多万公斤,推广面积达120万亩,取得经济效益85万元,专家教授本人每月也得到了一笔“报酬”。

1年多来,这70名从事玉米培种,小麦育种、果树、蔬菜、养鸡等领域研究的专家教授,在自己创办的科研经济实体中大显身手,共开发出34项新产品、新项目,扶植本省及外省办起饲料厂、农药厂、养鸡场等40多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苏敏 泉水 雅儒)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