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5月11日
第3版
03

“扎势”种种

文/江良

“扎势”一词在现今的口语中颇为时兴。记得武林中人落魄江湖,拉场子卖艺时,出场亮相时那夸张的动作就是“扎势”,扎势无外乎为自己撑门面,讨路人叫好而已,现在形容一些现象和某些行为,真是神来的一笔。

“穿名牌,添身价”是正流行着的穿着口号。一身名牌在身,感觉顿然不同,飘然间能找到做老板的阔绰感(那怕你里里外外,实实在在逃不脱伙计的干活)。“皮尔·卡丹”、“金利来”、“阿迪达斯”,一套套、一身身耀眼夺目、灿若霓裳,其实不用穿,多看一眼就让人眼热,继而手痒。一翻价牌,天文数字一般,决非广大工薪阶层或偶尔投机得手之辈所能企及。于是退而求其次:“假冒名牌”应运而生,穿在身上一样沿街招摇,身价一样陡增,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非行家里手是说不出所以然来的。不知不觉中,已经满大街都在流行名牌衣服了,西服袖口上本该撕掉的商标就像前些年太阳镜上的洋文商标一样完整地、小心翼翼地保留了下来。

夏天,大街上还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夏天酷热难当,一些人敞胸露怀、拖板踢趿,尚嫌太热,却别有那么几位老兄煞有介事足蹬高腰旅游鞋领导时代新潮流。旁人一时不知其中奥妙,仔细一看,原来足下是“耐克”。没说的,名牌!

大冬天,寒风凛冽。寒风中总是挺立着西服革履的身影,嘴唇是冻不紫的,因为心中“火”着呢,无疑西服是个大牌子,总不能穿在里边,让谁人知谁人晓,冻尽管冻了点,可精神足着呢!

更有的人工资低微,追求名牌的热情却不低。俗语说:“人倒势不倒”。有一位商场保安员,年轻潇洒,时髦新潮,无奈兜里钞票少了点,无法满足“名牌心理”。有一次趁值夜班之机,偷换了商场衣架上一套名贵西装,穿回去在熟人朋友面前抖了一番,就是不知道应还回去,恐怕是难以割爱吧?当然纸里包不住火,东窗事发,丢了饭碗,还差点换上一身囚衣。

汉朝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由此可见吃的重要性,然而吃除了填饱肚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扎势”。

昔日同学小赵,如今是小老板了,一次一笔重要生意谈到节骨眼上,于是请客人开吃。小赵深知吃的功用,决心吃出排场、吃出资信,进而吃成生意。麻辣辣的川菜不兴了,生猛海鲜才是时尚。尽管平时提起“虾兵蟹将”就过敏,可生意是第一位的,硬着头皮尝了一次海鲜。生猛一顿下来,不脱层皮,也还是咬了咬牙。在客人面前脸不改色心不跳,势子扎牢,否则客人说你小家子气做不成大生意,那将前功尽弃。最得便宜的是海鲜馆老板,抓住机会一顿乱刀狠宰,狮子大开口随意开单,可怜赵小老板在客人而前一个“疼”字不敢说,还得扎出一掷千金的势。不幸,最后生意还是吹了。千八百块钱扔进海里楞是一个水花没起。但赵小老板倒底是生意场上的人,并不含糊:“千八百块钱买只白眼狼,值了。”

的确,在吃的方面,粤菜升值之势着实让人咋舌。就象“888”绕舌地变成了“发发发”流行起来一样,同样南风吹来的“AA制”却千呼万唤迟迟流行不起来,大概是新的“拿来主义”了。

这些年,结婚式样翻着花地变,费用旋着个地涨,我曾见识过一个婚礼,真是大开了眼界。

前楼刘家老三,家里兄弟多,父母收入微薄,家境贫寒,可婚礼办的却“那个”排场。前面第一辆车大翻盖“标致505”上并排架起两台摄像机,随后是一队一色黑的皇冠,外圈是数辆“铃木王”扮作国宾护卫车队,浩浩荡荡大有穿皇帝的新衣出巡的势子。穿行在居民楼群中,鞭炮声一气响了十分钟,扫扫纸花堆了半人高。红包个一个没数,赶上的都有一份。可谓风头出足,威风八面,一时被楼下老太太们传为佳话。

一月后的晚上,又来了一队车,这回是闪着转灯的警车,传来的不是鞭炮声,而是阵阵警笛,还有原新娘一声高似一声的号陶。原新郎戴着铐子被带出楼,推上了警车。一打问,主角原来是“撬门的”,出了新房又进牢房,又让楼下老太太们感叹了几个星期。

“扎势”还有多种多样,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啼笑皆非的事情,是很值得回味的。在社会演进的过程中,一切看似合潮流的虚假,必将为时间所验证,并淘汰,留下的只能是真的、善的、美的。也许这是笔者一家之见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