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5月25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禹作敏被刑事拘留! 图片新闻 下海去! 上学去!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下海去!

文/图/王世亮

寒冬傍晚,凉风嗖嗖。

在西安火车站广场,笔者突然被一个出售香烟的小摊吸引住了:怎么就连他也出来摆摊儿啦?

看见笔者,他笑了。笑意中一脸尴尬,几分自嘲。他下意识地递上“阿诗玛”。一支烟点燃,他的解释也就开始了:“怎么着,你看我这西工大毕业的物资处长摆小摊卖烟儿新鲜哪!——书呆子,你满街去瞧瞧,如今哪个不在拼命赚钱?凭力气赚点钱使生活更好一点,也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嘛——哟,坏了!”话说半截,忙乱中将烟摊收起推起他自制的四轮小车就要跑:“快帮我推一把,工商的人抓摊儿来了!”

无独有偶。第二天就有一位在科学技术上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研究生登门:“大哥,你有路子推销点钢材没有?我手头有一批货,提成百分之十五。”

更有意思的,是笔者的一位亲戚。那天,她一进门,表情十分欢愉:“太好了!我们厂停产啦。工人放假回家,1个月发给60多块钱生存费!”

停产,没了工资还高兴?笔者颇为不解。

“你懂个啥,厂里停产放假,我才能跟对门的小宋一块儿去广州倒腾布料。往返一程5天可赚1000元。”

原来如此。

连日来,下海经商的消息报道频频曝光,各级企事业单位、各类工交团体开商店、摆地摊,已不足为奇,就连党政机关也冲出院墙,出租门面以此解决燃眉之急,改善福利待遇。于是乎,一个前所未有的下海经商热正在古都西安悄然兴起。

镜头之一:

24岁的小娟原是家纺织厂的织布工,因厂里不景气,姐妹们停工待业,家里呆久了,嫂子弟媳乃至父母们时常没个好脸。为避开风头,小娟独自常到顶热闹的烧烤摊。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平日里在一旁看野眼的小娟,如今卖起了羊肉串。

而今的生意人几乎都认准了一条理:不请客送礼办不了事。小娟操起这烤羊肉串的摊,只送过一次礼,请过一位客。

“天气不好,早点收摊。”这话次次灵验,各路尊神随后便到。说这话的人原来是位司机。市工商、市容办、公安税务部门若要冲击无证摊贩,当司机的准知道。

你说请这位司机吃顿饭,临走送他两条阿诗玛外加一套高档服装,这一次性投资值不值?

再瞧这整天的车水马龙,又有谁会把这烟熏火燎的卖羊串的放在眼里?然而真要斗起富来,那国家元首的正当收入恐怕也远比不上她。报个数字不妨算一算,小娟的羊肉串一下午就卖一千五百串以上,每串两角,对半的利,所得多少?最多还卖过四千串呢!

乖乖,丰厚的收入使小娟扬眉吐气。家中老少无不小心恭候着这位“财神女。”

镜头之二:

寒冬夜晚,西安城内的大街小巷沉浸在宁静之中,与南方相比,这里的人们此时多以家庭为单位享受着单一的却也温暖的“天伦之乐”。近几年的改革使西安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居民楼舍,频频叫卖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在职的工人、干部自觉开辟了一些挣钱的门道:卖羊肉串、卖热馒头、卖豆腐脑、卖桔了、卖香蕉。为了赢得买者的注意和青睐,卖羊肉串的喊出了新疆味,卖羊肉泡馍的喊出地道“秦腔”趣。

在这支“杂牌军”中,第一位接受笔者采访的是一位卖服装的青年女工。她性格开朗,知识面广,一举手一投足都反映出她受过良好的家教。我们的谈话从她为什么卖服装进入正题。

“其实,这很简单。”她笑了笑又说:“为了挣钱,为了解决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我丈夫交大毕业几分到政府机关,婚后的经济情况也算可以,但自从生了孩子后,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如今大部分青年夫妇都愿意接受家长的外援,而我却觉得这钱花得不舒服、不仗义。现在政策容许经商,我也想看看自个的能耐。再说,工资增长的幅度跟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不光是中国的问题,就是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也存在这类问题。”

“从事服装收入如何?”

“我当然是非满意的。因为一月下来远远高出我两月的工资收入。”

告别这位女工,我感慨颇深,且不论她说得对错,一位女工有如此高的理论水平却是我没有料到的。

镜头之三:

电台、报纸、杂志大做广告,把电子游艺机吹得神乎其神。使得一些家长大把大把地掏出票子,心甘情愿地为子女们做着没完没了的“智力投资”。

电子游艺机业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万元户。西安市面,巷口到处可见,就连在军工战线从事了40年钳工的朱老头两年前也干起了这“洋”玩意。谈起下海挣钱,他满面春风:“刚退休卖食品一天才赚几块钱,摆游艺机一天就拿上百元呐!”

随着物价上浮游艺机的收费也水涨船高。电子游艺也由计次倒计时,原先规定三、五角打二次,失败为止。后来随着孩子们的技艺提高,更改为三、五元钱打一小时。

“小皇帝”们理直气壮地每逢佳节、过生日名正言顺向父母、爷奶要钱,堂堂正正地步入游艺室去“枪击强盗”、参加“飞机人战”,花完了再用过年的压岁钱,钱没了摊开小手再要。

镜头之四:

杨师傅没文化那是从小家贫,他当兵转业到工厂,一干就是38个年头,要不是为了每月领工资,他还不愿签写连自己也不知对错的姓名来。如今他摇身一变,成了精神产品的“文化人”,经营起书报杂志,走上这条发财之道。

每当夕阳西沉,华灯初上之时,他与其他同行们拥在闹市地段行人路旁,搁下背包取出本本书刊、张张信卡来,随之被一股激奋的人流围得水泄不通——购买新上市的国外与港台的通俗文学作品。

那些触目惊心的广告、赤裸裸的裸体插图,令人颤栗的性描写、性挑逗、性玩弄……这些五颜六色、露胸露腿、稀奇古怪的书刊定价高,折扣大,卖出一本或

套,可获几角乃至儿元之利。杨师傅介绍说:我经营的书店,既零售、又批发。一天下来净收百把元。这总比开鞋铺、餐馆、下野力打铁挣钱多。

笔者随便拿起一本黄色书刊,问:“你看过?”

他摇了摇头。

“为什么进它?”

“这类书刊卖得快。好书坏书我可分不清,只要能挣钱,我就干”

五路口立交桥旁,有位老太婆,笔者拿起她书摊上的一本《性风俗》,她神秘地凑过来说:“这本书好看,写的全是那些事。”笔者指着封面书名问:达叫什么书?她说不认得,反正是男女之间的事。

难怪每扫一次“黄”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镜头之五:

人活着能有几次敢这样痛痛快快做自己想要做和喜欢做的事情?

她没和父母招呼一声,自做主张停薪留职在都市开了一家“酒吧”,取名叫“来上当”。

酒吧不大,只摆了八张飞机桌,卖些啤酒之类的软饮料,也有咖啡,还设凉菜,同时伴有点播的卡拉OK。

用她的话说这叫靠山吃山,靠城吃城。每当日落西下,成群结队的人们潮水般地涌向这“酒吧”,消磨时光耗散精力。

一张张钞票流进了她的腰包,人们听音乐,喝美酒,得到了消遣,“老板娘”有了收入,于是就有了古城的繁华与进步。

有人说她经营酒吧遵纪守法从不玩什么骗人的把戏。也有人说是因为她漂亮有味而招引顾客们爱“上当”。

镜头之六:

因赶写文稿,肚子真有点饿便独自骑车找食。时间已逾零点,笔者在大差市十字路旁看见了她和她的母亲。

“一盘炒面,一个砂锅。”笔者顺手掏出一张大团结。她火了:“瞧不起我,好歹咱还在一个科室。把钱给我收起来。”吃着炒面,喝着砂锅汤,再瞧她那一摇一晃的背影,笔者心里酸酸的。她丈夫因公身亡,她和没有收入的母亲一起生活。白天上班,累与乏不说,还得准备好各种料、食,在深更半夜挣点辛苦钱。

也真不容易。不过,对于像她这样的一位工厂小职员来说,一月额外又收入几百元钱确也不算少了。她是小本经营,比起那些搞“综合经营”挣大钱者来说,她又是比“小巫”还小的“巫”。

他就是个靠“综合经营”赚大钱的人。五年前他走出工厂,步入社会,下海从商。

一次笔者在金花饭店门口碰到他时,他正十分恭顺地为一位广东客主开车门,并将精制的一个匣子仍在车座上:“总经理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啊哟,那我就‘享之有愧’啦!”

广东客商的车开走了,回头看见笔者,他高兴地将笔者拥抱:“又成了一笔买卖!走,我请你吃鲁菜去。”“什么买卖?”“一批服装。打听那么细难道你也想弃笔经商了?”“我可不是那块料。”

五杯“孔府宴酒”下肚,他自己就“招供”了:上月购进一批江南的特产,这个月又给四川一位客人推销了50吨桔子。一二三四、ABCD,笔者仔细一算,光万元以上的买卖就有九笔。

他乘酒兴而言道:“……趁年轻挣点钱有什么不好?有钱才能吃香喝辣。”

面对现实,如何看待西安的下海经商,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就说当初的迪斯科。在它刚刚“热”起来的时候,似“洪水猛兽”,年轻的批,年老的骂,有见识的说“乌烟瘴气”;无见识的也说“奇形怪状,不是东西”。而事到如今,就连老头老太太也跟着扭了起来,不仅在家扭,还扭在公园,甚至扭到电视里去比赛了。对各种下海经商挣钱热进行追踪和反思,可以透视社会,反映时代,带给我们许多启迪和教训。西安的经商挣钱热,这也许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也可能是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风潮。不过,不管是什么,它确实客观存在。

存在必然有存在的道理。

“热气腾腾”总比冷冰冰的好。为这充满生机的时代吹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实社会少了些什么或多了点什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