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货主所急帮货主所需
——记西安西站货运室为货主服务的事迹
鹿继明
西安西站货室共有职工52名,担负着西安西站发往各方向货物的计划受理、站款收缴以及到达货物的换票交付、通知搬运等多项业务。多年来,他们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拓宽对外服务领域,连续11年被西安铁路分局评为先进党小组和先进班组,并荣获西安市服务先进集体称号。用他们辛勤的汗水写下了雷锋精神的新篇。
“死票”的复活
由于一些人在填写运单时书写不清,常常使车站的提货通知书投寄不出,形成了“死票”。致使大量货物积压在货场,不仅造成货物货位紧张,而且给货主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怎么办?货运室的同志,在党小组的带领下,把那些无法投寄的,或寄出返回的“死票”集中起来,逐个分析。然后,走街串巷,上门送票。一次,北京某食品厂运来1000多公斤的食品加工原料,收货单位写的是:“炭市街市场”。党员杨仁益拿着邮局退回的这张提货催领通知本发愁,“若不及时找到收货人,食品原料一旦过期,会发霉变质”想到这里,他一下班便直奔炭市街商场,商场经理说他们没有订这批货。他没有泄气,又到商场询问几位营业员,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在附近一家旅馆找到了住在这里的北京食品厂一位推销员。原来这批货是借“炭市街市场”的名称运给这位推销员的。当推销员及时拿到提货票时,万分感激,硬要杨仁益留下姓名,老杨微笑着说:“别问我叫什么?记住铁路工人就行了。”几年来,他们共将“死票”复活上千张,这期间会发生多少动人的故事!
义务送货队
货运员刘延昌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些年老体弱的人收到取货通知书时,经常无法提取,致使货物长期积压。他从1982年就开始为这些同志义务送货上门。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货运室率先在全站形成了业余义务送货队。
有一次,一位老太太步履蹒跚地来到西站货运大厅2号窗口,从兜里颤微微摸出一张取货单要求查询。当班货运员翻查后,对老人说:“老太太,货还没到,让您老空跑了”“噢!”老人遗憾地应声道,又自言自语“就是货到了,我也无法将小孩从鞍山寄来的11件搬家货拉回家。嗨,怎个办呢”。这一切,被这位细心的货运员看到眼里,她灵机一动,接着说:“请您老把地址和货单留下,货物到后通知您,行吗?”“这太好了!”老太太一边连声道谢,一边满怀狐疑的心情,喃喃地走了了。这位货运员将此事告诉了组里,大伙一合计说:“货到后,甭通知老人家,咱们送去。”5天转眼过去,老太太的11件家具抵达西站,货运室的职工准备利用午休时间装车运去,就在这时,老太太二次来到西站,当她看见正在装车的家具,原来的焦虑、怀疑顿时云消雾散。大家联系了一辆顺路小车先送老太太回家。尔后他们蹬上了两辆三轮车,9名党员、职工,行程3华里,把货运到西北三路45号楼。这时老太太早已等候在门口。大衣柜、大木箱、写字台……一件件被小心翼翼地搬进屋里,并——摆好。老太太望着汗流满面的铁路工人,又是端茶又是递烟,尔后又要付运费,然而都被他们婉言谢绝。这位82岁的陕西省政协委员金甦老人激动地赋诗道:“莫道凡事拜‘孔方’,坚信神州雷锋多”。
热情待货主
在对外“窗口”服务工作中,货运室的同志赢得货主们这样的称赞:“为群众服务就象一团火。”
一次,患有严重风湿病、小腿萎缩的乾县吴店村秋志新来到西安西站提取家人从外地运来的食品、衣物。因为没有带身份证,便一瘸一拐地来找货运室负责人。货运室领班凌盛丑把老人扶坐在货主接待室的沙发上,详细了解了老人的困难,认为这属特殊情况要破例照顾。他一边安慰老人别急,一边搀扶老人到私人货物“窗口”换票,并同货运室的几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一起到库房给他把货提了出来。时近中午,老凌和货运室的其他同志又为老人买来饭菜。临上路,凌盛丑又一直把老人家送出货场。又一次,甘肃省岷县一位农民到西站提取他的一批货,坐车途中,装有现金的提包被人盗走。处在异乡又身无分文,把个农民兄弟难为的不知咋办才好。凌盛丑得知情况后,马上掏出随身带的30元钱塞在这位农民手中,老凌又和货运室的几位同志从家里找了几件衣服送给他,感动得这位货主眼泪直往下流。
货运室的同志们正是凭着这种奉献精神,处处为货主着想,替货主排忧解难的。几年来,他们共收到货主表扬信88封,锦旗29面,表扬意见上千条,帮助货主解决疑难问题近万件。被广大货主誉为“一心为货主着想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