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野洼夫难寻家猪野猪巧联姻
韩庚 舜铭
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三官庙,地处秦岭腹地,这里山大沟深,极少人迹。村民冯保泰家养的一头母猪,去年、今年连下了两窝野猪崽,这在山地来说似乎也算不得奇事,却引起了保护局及野生动物研究机构的注意。
我们赶到冯家的时候,正好看到几头小野猪正拱着它们的母亲吃奶,小猪却很活泼且野性十足。女主人胡秀英对这窝野猪崽很不满意,催促保护局的小刘赶快把这窝崽崽子领走,因为它们将母猪的肚皮都咬烂了。冯家仅此一头母猪,全指望其下崽吃肉呢,却不想弄了一窝这吃不中吃看不中看的东西。胡秀英说,这头母猪已养了七、八年,去年下了一窝六头,其中只有两只为野猪态,谁想今年下了十一个,都是野的。我们细看那些猪崽,果然与众不同,身上有红线,腿长、嘴长、耳朵竖起,凶得厉害。试想数月后再长出那长长的獠牙来,实在不是件多么惬意的事情。有养虎为患之说,料想养野猪较养虎也好不了哪儿去,便问女主人,野猪肉可好吃。胡秀英说,去年那两头,稍大一点点就养不住了,杀了吃肉,怪味倒是没有,就是膘少、发柴,肉丝丝太粗,不好吃。
再看圈内的母猪,安安静静地卧着,亮着伤痕累累的肚皮任着子女们去撕咬,其母爱精神实让人感动。为“爱情”付出如此代价,也算对得起浪迹山野的“夫君”了。主人说,由于冯家单独一户住在沟里,附近再无人家,这头母猪到了发情期便越圈而逃,漫山遍野地逛,他们经常四处寻找,找见了就往回吆,找不见就由着它去跑。有一回,冯家小女孩上山寻猪,迎面看见一头高大凶猛的公野猪与她家的母猪相伴而归,她吓得掉头就往家跑,回家许久,喘息未定,偷看门外,野猪将自家的猪一直送回圈内,徘徊许久方才离去。
于是大家都夸野猪有“骑士风度”,保护局搞动物研究的小刘却将各种数字、资料认真记在小本上,因为这中牵扯到了一个遗传与变异的课题。混交种通常指同种内不同宗、品种、品系、变种间杂交产生的后代,冯家的猪崽即属此种情况,即在遗传上具有不同性状的宗代的子代。这些杂种可作为培育新种的种源,对于进化的发生十分必要,在生物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窝不着冯家喜欢的杂种,也说不定是一窝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