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火车上怎么啦
火车,乃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6月中下旬,笔者因公出差11天,途经陕西、四川、湖北、河南4省,单乘火车就行程8000里路,约60小时,车上的所见所闻,禁不住自问:火车上怎么啦一
是乘务员还是卫检员
笔者常听出差人说:如今火车上的乘务员舒服着呢!这次出外,感触很深。行程8000里,倒了4次车,没有听到一位乘务员报过站名。(当然白天车运行一般由广播报站,岂知火车运行时,由于受地理、气候的影响,喇叭音质时好时坏,这可苦煞了中途下站的旅客。)
6月17日我乘攀枝花开往重庆的83次快车,中途不时上来些小商贩,兜售麻辣鸡、包子、李子等食品,均被乘警带到餐车没收(这一处罚自然有列车的道理,不足为怪。)奇怪的是:下午两时三十分左右,火车运行在资中到内江站区间,我所在8号车厢,有一年约二十四五的男乘务员堵住了一位卖广柑的中年妇女,条件是要么没收广柑、要么罚扫车厢,中年妇女只好拿起笤帚,从车厢东头扫到西头,清扫完毕,中年妇女将乘务员从休息间请出。此时的乘务员俨然一副检查员的身份,由东走到西查看了一遍,才将那位中年妇女放行。我茫然了:同是一列火车对待小商贩,为何有的没收东西,有的罚扫车厢,到底铁道部是如何规定的呢?
“四多两少”何时了
眼下,大凡每一位乘火车者,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四多两少”的现象。“四多”即:购票杂费多、火车上乘务员卖报刊的次数多、卖饭的次数多、卖烟酒、饮料的多。“两少”即:乘务员面带笑容的少、列车供应开水少。事实上,这“四多两少”确实存在,且在个别列车上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坐在车厢,尽管旅客是南北西东,口音不同,可人们议论的一个共同话题:还是眼下购票杂费太多。若购一张火车票,什么:人身保险费、流售服务费、手续费、铁路客运附加费、候车空调费……更可笑地是:在湖北宜昌车站购票,还有3元的黄龙寺机场建设基金费。当然,各地收费内容不尽相同,多少有差异,我给自己算了一个帐,买张中程车票,各类收费相加至少达6元之多。倘若在火车上补卧铺,除按国家规定的再加收60%的硬座票价外,仅手续费一项有的竟收取20元,甚至30元,看着手中由各种颜色组成的杂费条子,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6月22日,我乘怀化至郑州的276次列车,从宜昌到洛阳东正值白天运行,车内温度很高,热得旅客手中的报刊变成了扇子,手中的扇子更是摇个不停,我曾3次排队接开水,均未能接到一杯,问及乘务员:“水供的少”乘务员说:“开水有限”。而当时乘务员供应吃喝的3辆小推车象走街串巷似的,你来我往,忙个不停,就连餐车组长也推着小车叫卖冷饮,大概每间隔15分钟售货小车就从身边通过一次。对此,有的旅客说:“真是,时间就是金钱”还有的旅客用企盼地口吻说:“供开水,要象供应吃喝就好了。”不少人渴得难耐,只好掏2元买一瓶啤酒或花4元买一听“健力宝”喝,我注意到邻座有位农村青年夫妇,不到两小时就为孩子买了3袋饮料。难怪旅客议论:“列车员成了售货员”一位长者更是触景生情:“过去,每节车厢的乘务员,总是提着用棉絮包裹的开水壶、面带微笑,从东到西挨座位给旅客送水、倒水,那亲如一家的场面真让人怀念。唉,如今倒好,旅客自己排队打水都打不到。”听着这位长者动情的话,我的心一阵酸楚。
验票员如此收剪票费
如今,常听出门人讲:人出远门防“宰”。6月22日,我从湖北宜昌乘由怀化开往郑州的276次火车到洛阳东。在宜昌站开车的时间应为凌晨5时25分,谁知5时40分火车还未进站,这时站外已有300余名旅客翘首等待,此时的宜昌站既无广播播音、又无值班人员告知车晚点,急得旅客相互打问、左顾右盼,5时45分火车进站,这时进站口右边一间偏房,走出一位穿路服的中年男子,匆忙打开了进站的两道门,(这里须说明的两点:一是按说应让旅客提前进站,二是当时进站并未见剪票人,旅客匆匆进站上了车,上午7时30分左右,车到当阳站时,有两名列车验票员走到我座旁,我赶忙掏出票,其中一位高个男验票员说:“罚款一元”我问:“为啥?”他很干脆地说:“你的票未剪”我说:“进站时就无人剪票。”他不耐烦地说:“那我管不着。”显然不容我申辩,我不情愿地掏了一元钱,事后才知:我所在的14号车厢有近20人被罚款,顿时,车厢内旅客怨声载道,这时,有位戴眼镜的男青年拟了一副对联说给大家听,上联:车晚点,宜昌站不剪票旅行;下联:车厢内,验票员巧收剪票费。横额:罚一元。霎时,车厢被罚旅客的脸由阴转晴。……
(张翟西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