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7月17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时代精神的聚光 小品意识的回归 原原本本叹郭达 歌曲大联唱 图片新闻 讨债图 翰墨丹青结煤缘 轮回 广告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时代精神的聚光 小品意识的回归

——看“505神功杯”全国职工小品赛随感

陈孝英

1993年6月26日晚,陕西电视台以久违的现场直播形式,转播了“505神功杯”全国职工小品赛实况,使陕西这个“小品之乡”再次沉浸在五彩缤纷的小品世界之中。

经过近十年的蕴蓄,表演性、比赛性小品已经从教学小品的母体之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八十年代末,小品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出现了《大米与红高梁》、《超生游击队》等一批优秀作品。从九十年代起,开始呈现徘徊之势。有人惊呼“小品面临危机”,有人哀叹“小品大势已去”。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陕西省总工会受全国总工会的委托,举办了这次全国职工小品赛,为方兴未艾而又步履维艰的中国小品艺术树起了一个新的标竿,注入了一针令人振奋的强心剂。

一般来说,职工业余文艺创作都有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这次职工小品赛的一个重要进展在于,许多作品不仅具有一般的生活气息,而且捕捉了一批最新的社会热点问题,表现了最新的时代精神,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当代最新生活的聚光镜。《焊接》对企业横向联合的形象描绘,《一个南飞者的日记》、《夫妻练摊》、《教学相长》对职工“下海”的全方位思考,《入股风波》和《一张火车票》对炒股票、买车票等热点现象的生动反映,《地毯》、《跟伞》对新的价值观的抒情化表现,都显示了业余艺术家紧扣时代脉博、捕捉时代精神的高度敏锐性。相形之下,一两年前还颇具新意的一些作品今天重演就显得有隔日黄花之感。看来,时代和艺术的迅猛发展,已远不是“各领风骚数百年”,而是“各领风骚数百天”了。

近年来,随着“小品热”的不断升温,小品身价日增,篇幅渐有拉长之势,片断性特征也不断受到挑战,从而使小品面临着淹没在小戏的传统样式之中的危险。这次比赛尽管也有类似情况出现,但多数作品,特别是陕西的作品,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小品特征,显示了业余艺术家小品意识的回归倾向。从选材上讲,这些作品基本上都选取比较小的题材,透过凡人小事和市井风情,以小见大。从结构上讲,注意展示情绪、性格的某个侧面以及性格之间的撞击,而并不刻意追求性格、情节、冲突以及起承转合的完整性。从构思上讲,力求裁取生活流中符合小品要求的瞬间或片断,注重提出问题,不注重解决问题;注重写情绪的大起大落,不注重写性格的大起大落。无论是剧本创作还是表导演二度创作,都力求生活化,忌讳“编”与“演”的明显痕迹。

尤其是在巧妙地设计和解决小品的矛盾冲突方面,不少作品有所探索。有的只有某种性格的反差,而并不包含多少明显的矛盾,如《爸爸妈妈在蓝天》;有的只提出矛盾,而并不勉为其难地去解决矛盾,如《一张火车票》、《男妇女主任》、《手术》;有的表面上解决了矛盾,实际上恰恰把矛盾尖锐地提到观众面前,如《地毯》、《开会》;有的作品中矛盾尽管得到了比较具体、实在的解决,但由于艺术家巧妙的设计矛盾和解决矛盾(关键是其性质不严重,难度不大),使矛盾在十多分钟之内解决得比较自然可信,如《瓜熟季节》、《爱心》、《焊接》、《心愿》。这种对矛盾冲突的巧妙处理,显示了业余艺术家对小品美学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从而使小品与小戏拉开了明显的距离,使这次比赛成为一次名副其实的“小品”赛。

在以往多次业余文艺调演或比赛中,艺术上的拓展和创新往往不如生活气息浓郁那样引人注目,这次比赛大不相同,从题材、内涵到手法,都表现出标新立异的探索勇气,为中国小品艺术吹来一股清新之风。《特殊乘客》对捡尸工生活和高层建筑居民生老病死问题的首次涉足,《药的妙用》对公费医疗制度的巧妙反映,显示了本次比赛拓展新题材的成绩。《醉话》通过男女主人公从醉到醒(女)和从醒到醉(男)的两个感情剖面,展示了人的双重人格和矛盾形象,把人的常态与失态、酒醒与酒醉、面具与真面尖锐地加以对照,显示了“哲理型小品”对小品内涵深刻化的刻意追求。《一个南飞者的日记》以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为背景,描写一对年轻恋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将物质生活与感情生活、情与义、个人与时代之间的矛盾与撞击表现得感人至深,展示了另一种类型的“哲理型小品”的风貌。《死不瞑目》和《同龄工》分别让主人公从照片或画像的镜框中走出,使历史与现实对话,显示了业余艺术家对荒诞小品的大胆尝试。《车长过年》让奏乐者带着各种乐器登台,用音乐外化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展示了小品导演的强烈创新意识。

我省作为这次大赛的东道主,推出二十多个小品参赛,在十个一等奖作品中占了六个,充分显示了“小品之乡”的实力和功力。陕西小品注意将比较深刻的思想意蕴与比较强烈的剧场效果结合起来,给全国各地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各省同行的交口赞赏。陕西的“羊肉泡馍”风格和东北的“苞米楂子”风格、南方的“牛奶咖啡”风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把这次比赛装点得斑斓夺目,预示着中国业余小品艺术后继有人,前景光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