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鲜血凝成的“?”
——“7、13”血案中一位年轻临时工英勇献身的前前后后
你,张成龙,一位仅有10个月工龄的青年临时工。在震惊西安古城的“7、13”血案中,你见义勇为,挺身而出,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连中数刀,倒在血泊之中,走完了18岁的人生之路。
在离开人世的最后时刻,你只留下断断续续的半句话:“快,快……”;直到为你整修面容时,你仍睁着双眼,真是死不瞑目啊!
初踏人生路 匆匆成永诀
就在出事的7月13日傍晚,你们经销部的圆桌上,晾着绿豆稀饭,摆着切好的西瓜。两位经理和同事们想让你和小高回来先解解渴,消消暑。然而,龙龙你却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你的马玉萍经理,一提起你就伤心落泪。她说你上学时是好学生,工作后是好职工。去年10月,你离开宝鸡父母,来到地处西安长缨东路的陕西汽车制造总厂西安汽车配件经销部做临时工。你虚心好学,心地脾气都好,年龄也最小,尽管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大伙仍把你当作孩子,亲切地喊你“龙龙”。几位同事谈到你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设身处地为用户当参谋的事,都禁不住泪水直流。他们说,龙龙对工作的执着认真和热情,深深感动了“上帝”,使不少单位成了经销部的老用户。正因为这样,经销部负责人不在时,常常放心地将日常事务的担子压在你这个18岁的孩子身上。就在7月13日上午,两位经理从宝鸡赶来找你谈话,说这一两天就填表,将你转为长期合同工,谁知……
龙龙,你是为用户服务返回时遇害的。那天下午5时,上海的两位用户买了4包汽车配件。你和往常一样,微笑着扶了扶眼镜说声“我走了”,便和小高抬起沉重的配件包,帮用户送货去火车站。由于7路车少,路上又不安全,刘经理还特别叮咛,时间晚了就坐出租车回来。可你和小高舍不得,还是乘了公共汽车。
龙龙,当你将用户送上火车,和小高说笑着登上公共汽车时,怎么会想到,等待你们的将是一场恶战……
拼死捉凶犯身上中数刀
“你才18岁,还是个孩子!”亲人和同事们难以想象,你身单力薄,是以怎样的勇气和毅力与凶猛的歹徒进行搏斗?
同你并肩奋战的工友,21岁的高风杰刚刚动过脑部手术,就向记者简介了那噩梦般的两三分钟:那天晚上10时许,7路305号公共汽车上空空荡荡,连你和小高总共只有4名乘客。行至万寿北路时,突然车上传来一阵异样的响声,后门女售票员倒下了,售票座位上的男乘客也倒下了。小高听到声音回过头,发现漆黑中一个大块头的家伙挥着胳膊向车前冲来,他刚站起身去阻挡,脑门右侧就挨了两下;抬起右手护头,又是一下,鲜血淋沥。龙龙,紧靠着小高前面的你才第一个看清歹徒手执利斧伤人,怒火中烧,挺身猛扑过去夺下凶器,又使尽平生力气,两次将歹徒扑倒在汽车引擎盖上。受伤的小高也冲上前来,用能动的一只手去扭歹徒,三人顿时扭打在一起。
“龙龙,你太年轻,太善良了。你夺过斧子后为何不给歹徒当头一击,正当防卫?”不少人这样说。的确,你只知道将歹徒抓获归案,根本没想到歹徒还藏着两把匕首。就在你们三人扭打在一起的时候,凶手从腰间抽出匕首,凶残地捅向你的脾脏。你无声地倒下了,歹徒疯狂地进行报复,在你头上和腿部连砍数刀……
路人为长跪 挡车求救人
“快,快……”这是小高听到你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龙龙,你是不是让人们快去捉拿凶手?可以告慰的是,在公安干警和公交二公司职工的合力追击下,凶手逃离后不到一小时便落入法网。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和最严历的惩处。
“快,快……”龙龙,你是不是叫人们赶快送你等五位伤者去医院抢救。当公共汽车在公交二公司大门前停定时,五名伤员横躺在车内,特别是你,鲜血不断从腹部、头部和腿部汩汩流出,染红了车厢,染红了路面,生命危在旦夕。你上车前在火车站买的《血城》等三本纪实文学书籍,也浸泡在血水之中。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得快,得用最快的速度送你去医院,从死神手里将你的生命夺回来!
据案犯交待,他是两年前乘305号车因票务纠纷受罚,一直怀恨在心,蓄谋报复司乘人员。龙龙,你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住了凶犯的利刃,使其报复目的没有完全得逞。但你怎么也不会想到,当你倒在血泊中的时候,安然无恙的司机和一名售票员却不见踪影。来到你身边的,只有素不相识的陈宝城——西安公交二公司一位普通职工。他一看这血淋淋的场面,心急火燎地跳下车,跑到快车道上拦车,大喊:“有重伤员!”第一辆,是客货两用车,他看着高高的车帮,无奈地让开走了;第二辆,是辆红色的出租车,司机看到流着鲜血的伤员皱起眉头:“我这是新车,还是借开别人的,弄脏了不好交待。”关上车门,开走了。一连好几辆车都不肯帮忙,最后好容易拦了一辆救护车,总算答应将你等5名伤员运送往最近的电力中心医院。
医院门诊大楼前,有乘凉的医生、病员和陪人,不下八九人。尽管陈师傅连呼“车上有重伤员,请帮忙抬一下”,但在场者好象没听见,不愿挪动半步。无奈,陈师傅只好把还能动弹的四位伤员慢慢扶下车。只剩下了你,龙龙。又瘦又小的陈师傅无论怎么也抱不动你,只好又求人帮忙,但仍无人响应。看着奄奄一息的你,陈师傅急得跪在地上求人们帮一把,但仍没有人理。多亏一位年轻女护士拿来担架,和陈师傅一块将你抬进抢救室。
龙龙,据陈师傅说,当时你的血在不断涌出,从担架直流到地板上。然而,十几分钟过去了,没有医生去动手抢救。他心急如火,呼喊让赶快救人!但,治疗还得按部就班:“先挂号!”陈师傅跑前跑后凑钱挂了号,医生又提出:“不交钱咋看病!”陈师傅此时已被你等伤员染成血人,他声嘶力竭地向本单位打了8次电话:“赶快送钱,没钱就没命!”钱一时拿不来。龙龙,为了给你争取时间,陈师傅又“扑嗵”一声跪倒在医生面前:“他们是在车上见义勇为抓凶手被砍伤的,求你们赶快先救人!花多少钱由我包了。”这时,医生才给院长打电话请示。不一会,老院长赶来了:“赶快先救人!”说着,就组织医护人员投入紧张的抢救。四名伤者保住了性命,而龙龙你,却已经不行了,你伤势实在太重,血几乎流尽了。参加抢救的一位医生,也为你悲伤落泪。
你的马玉萍经理、刘爱民经理赶来了。马经理一看见你的模样,当即悲伤地昏死过去;你的刘经理不愿相信眼前的事实,他爬在你的胸上听听心脏,用手试试你的鼻息后,这个七尺男儿简直疯了,他揪自己的头发,他把头往墙上撞,他恨不得冲去杀死那个夺去你生命的凶犯……
龙龙,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身边有热心肠者,也有冷心肠者,有肝胆相照的领导、同事、医生,有见难而助不惜求人下跪的陌路人,也有拔一毛而救人命不为也的极端自私自利之徒。若你九泉有知,一定会问一些人:“假如我是你们的弟弟,是你们的儿子,你们还会这样冷漠,这样麻木不仁吗?”
壮举泣鬼神 人间无声息
18岁的你,留下半句遗言匆匆离去了。这对同事们,尤其是对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是个巨大的打击。
龙龙,在医院的太平间,你身弱多病的妈妈泣不成声地扑倒在你身上哭泣,痛不欲生;你的爸爸忍戚含悲地说:“龙龙是为保卫他人而流血,而牺牲的,是我们的好孩子!”你白发苍苍的祖父、曾祖父受不了这晴天霹雳般的打击,悲伤得昏倒在地,现在还住在医院里……
龙龙,为了使你见义勇为的精神得到公正的评价,陕汽总厂和你们经理部领导们作了大量工作。一位负责同志14日亲自给市长热线打电话,要求对你见义勇为的行为进行表彰宣传,可至今没有接到回话;有关人员还去找过两家新闻单位,希望派人采访7、13血案中的英雄,但仍迟迟未见来人。你的工友们气愤了:“这政府到底是什么态度,难道想让邪气盛行不成?”“也许新闻单位太忙了,但如果是个有‘好处’、有‘红包’的什么会,他们也会这样按兵不动吗?”
还应提及的是,事件发生后,西安市委副书记傅继德很快批示:市委、市政府要尽快派人慰问7、13事件的伤者和死者家属。然而使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慰问者去医院看望伤员时,竟忘记了你——见义勇为英勇献身的张成龙,竟忘记看望你的父亲和母亲。龙龙,你留下的半句遗言,也许是想向政府的官员们建议:“快,快去看望我的父母,这对最疼爱我的亲人将是莫大的安慰……”
龙龙,你为保护他人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你生的平凡,默默无闻;死的壮烈,竟也无声无息。这公平吗?在采访中,作为记者,我们也为你而不平!你的父母亲通情达理,没有提出任何经济要求,然而面对这不平的现实,他们的心理也失去了平衡。你的父亲离开西安时提出:“我家龙龙不是打架斗殴身亡,不是无辜伤害死亡,而是见义勇为而死,希望政府能作出明确的评价!”
龙龙,我们的好兄弟,请相信,在培养你并浸透你满腔热血的中华大地上,同事、亲人和所有有良知的人们的呼唤,一定会有回音。
本报记者杨令青杨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