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7月31日
第2版
02

烛炬成灰情方尽

——追记省劳动模范李明道

他走了,悄悄地走了。象春蚕吐尽最后一寸丝,象蜡烛燃尽最后一滴油。1993年3月21日7时10分,陕西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陕建七公司木材加工厂党支部书记李明道刚刚走完56年人生旅途,便过早地告别了人世。

噩耗传来,木材加工厂职工的心、全公司万余名职工家属的心都在为他流泪。在举行向李明道遗体告别仪式时,许多职工冒雨从各个施工现场赶来,吊唁大厅里一片哭声,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回忆着李明道的音容笑貌和那一件件动人的事迹。

1993年2月,李明道出生在河南省封邱县赵岗乡王河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55年3月,他离开家乡来到宝鸡,当上了一名泥瓦工。195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工作起来,他浑身是劲,走在前,干在前,他所带领的青年突击班被誉为“敢打硬仗的青年突击班”。他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者和宝鸡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1963年出席了省先代会,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

1975年,公司接受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施工任务,当时担任一处党委副书记的李明道立即奔赴北京作施工准备。临出发前,公司领导特意为他批了3天假,让他顺路回家看看。9月9日,李明道在去北京的途中从新乡下车,赶回封邱老家。到家后他才知道,13岁的大儿子因患神经梗炎症在新乡铁路职工医院住院。他在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要赶回新乡。当他看到病床上的孩子和憔悴的妻子时,这个硬汉子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妻子含着泪说:“孩子病的这么重,站都站不起来,你就不能多留几天!”面对妻子的泪水和儿子期待的目光,他多想在妻儿的身边多呆些时日,但机场的工程耽搁不得啊!11日,李明道告别了妻儿,登上了去北京的列车。

到工地后,李明道没有向别人提说自己孩子的病情,就一头扎在工作中,带领职工搭临设,运物资,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每天都忙到深夜十一二点。

李明道担任领导职务20多年,公私分明,一尘不染,从没有利用职权占过公家的便宜。

1968年2月李明道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孩。有位亲戚给他妻子出主意,把孩子的户口落在她的名下。当妻子同他商量这件事时,他坚决不同意,对妻子说“俺是党员,违犯政策的事咱不能干。”妻子见丈夫不同意这事,再没有说什么。后来,她背着丈夫,通过关系把孩子的户口报在了亲戚名下。这件事被李明道知道后,十分生气,当即让妻子把孩子的户口销了,妻子一气之下,抱着孩子回了老家。

1986年3月份,按省政府文件,为李明道解决了家属子女的农转非问题。在迁转户口时,因大儿子刚结婚,不能转为城市户口。这时,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隐瞒儿子已结婚的事,按未婚把儿子的户口随家中其他子女户口一起迁来。李明道说:“政府这么关心俺,俺应该感谢政府,怎能弄虚作假,做对不起政府的事”。至今,李明道的一双儿女仍在老家当农民。

1982年3月的一天,任七公司四队党支部书记的李明道对一名职工说:“你给家里写封信让你女儿来西安,到新风商店上班。”此人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当他问明事情的原委,感动地说:“李书记太感谢你了。”原来,这个职工家居农村,子女多,负担重,大女儿中学毕业闲在家里,妻子让他在西安给女儿找个临时工,可一直没找下。这事不知怎么被李明道知道了,就背着他,多方联系,终于在新风商店为他女儿找了一份工作。1984年到1986年公司先后盖了两栋家属楼,木材厂有10多名职工分上了新房。职工搬进新房后,都为盘炉灶发愁。这事被瓦工出身的李明道知道后,就利用星期天和业余时间,带上工具先后为厂里12名职工家里砌了炉灶。

1991年11月李明道住院后,他还念念不忘厂里的生产经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没有忘记病中的职工,就在他女儿、女婿代替他前往宝鸡金台医院看望生病职工的途中,他却永远走了。

李明道像一支透红的蜡烛,燃尽了自己,献出了光明。他那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高峰 董延红

胡西元王新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