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8月07日
头版
01

工厂外协转“内协”职工“下海”不出厂

西北机器厂出现“厂内第二职业”风景线

本报讯 在社会上“下海”声浪迭起,大中型企业受到“第二职业”严重冲击的情况下,西北机器厂根据自身生产条件,灵活采取外协变“内协”的方式,把本厂下班“打工族”以及退休工人紧紧吸引在厂内生产区。既保证了本厂产品交货工期和质量,又增加了职工收入,这种“厂内第二职业”的形式正在8小时之外占有愈来愈强的竞争力。

今年以来,西北机器厂产值大幅度上升,远远超出月计划34万工时的实有生产能力,按惯例,超出部分一般要安排外协,由于外协件基本属于单件小批量扩散,肥水外流不说,产品质量和工期常常无法保证。今年元月份,这个厂送出去外协的工件97种中合格的只有10来种,而与此同时,有着一手好技术的工人们下班后却纷纷跑到附近的乡镇企业里找活干,以每个工时1.20元的收入寻求第二职业。

能不能把本来需要拿出去外协的活抽回来交给本厂职工干,从而开辟“厂内第二职业”?针对工厂这一新情况,十二车间任务最重的元车工段首先提出8小时外厂内“下海”按附近小厂子工价付酬的思路,得到全厂元车工人的一致响应,不少在附近小厂子揽活的工人们闻讯也赶了回来,给自己的工厂干。自1月份起,每当夜幕降临,一簇又一簇的元车工相继赶到十一车间的车床上干活,碰到车床倒不过来便带回自己的床子上干。这种做法很快向铣工、刨工、钳工、磨工等工种延伸,“厂内下海”的人越来越多,厂房里,夫妻齐上手,全家一齐干的场面比比皆是。质检处检验工石国顺原先是干元车的,5月份,他和女儿俩人天天干到十一、二点,仅这笔工钱就挣了900多元;厂级劳模、十一车间郝青梅更具实力,5月份光这笔工钱就是1400多元。

谁也没有想到,“厂内第二职业”的开展除了给厂里节省了大量外流资金,促使了生产任务的完成,还能对工厂各方面工作起到明显的推动。不少车间领导反映,过去有不少活不好分配,不是嫌难干,就是嫌赚工少;现在没有这事了,你不干有人争着干,你嫌赚工少,有人不嫌少,再也没有人跟车间干架了。“厂内第二职业”又促使工人动脑筋,搞改革,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厂内第二职业”对工人第一职业没有丝毫影响,好多工人怕人说,本职工作倒比以前还干得好。(萧马王蔚英)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