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从工会自身改革找出路
访宝鸡市工会主席董瑞林
董瑞林,50岁,西北大学物理系六六届毕业生,在2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尽管他当过工人,当过厂工会主席,任过宝鸡市总工会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今年7月又再次当选为市总工会主席,但依然未脱知识分子特有的儒雅气质。
8月14日,记者采访了他。在谈到当前工会工作时,他说,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工会工作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抓住机遇在人,迎接挑战在搏。如何搞好新时期的工会工作,首先要看到城市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多种功能和主导作用;其次要看到,如果不能冲破老框框,仍用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办法来看待和解决当前工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就很难奏效,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转变思路,注重务实,着眼打基础,增后劲,从推进自身改革找出路,求开拓。
如何推进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董瑞林说,中心环节是要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基层工会活力具体表现为机制转换力、领导进取力、主体作用力、财源开发力、活动吸引力和环境支持力。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为此,市总要坚决改变让基层围着机关转的现象,着手建设“小机关,大服务”的运行机制,努力实现机关领导职能、活动方式、工作方式、指导方式的四个转变。在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同时,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市、县(区)工会机关的活力;推进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职工大学、职工技协等事业的改革,增强工会事业的活力。
董瑞林还十分注重做好人的工作。他说把调离工会领导岗位上的同志工作安排好,把为工运事业的发展积极进取,埋头奉献的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并不断培养新生力量,是事关工会工作继往开来,上新台阶的大问题。
当问到增强工会经济实力有哪些打算时,董瑞林说,在不断提高财务工作水平,及时足额收好工会经费、会费,同时大力兴办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职工技协组织,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董瑞林说他喜好的工作作风是: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服务基层。本报记者宫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