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9月02日
头版
01

八月五日为何出两张内容不同的渭南报

渭南地委宣传部就此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讯 8月5日《渭南报》出了个不大不小的“事故”:已印好的4万余份报在送往邮局后被责令停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千元;重印的8月5日《渭南报》在8月7日报发行后才与读者见面。对此,读者议论纷纷。

由于停发的报未能全部追回,记者收到了两张不同内容的8月5日《渭南报》。经过对比,追回的报纸与重印的报纸不同之处是:前者在头版注目位置刊登了题为“这就是‘白条’!”的读者来信答复稿,并同时刊登了“决不允许给农民打‘白条’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而后者这两篇文章的位置却换上了其他内容的稿件。

据了解,《渭南报》7月31日刊登了题为“这算不算‘白条’?”的农民来信,署名是“澄城县善化乡良民”。来信说他们村上群众“交粮后,得到的只是张‘白条’,20多天还不能兑现票子。但多上和粮站都说这不是,白条’,是领款凭证。”这期报还影印了农民提供的“交粮油领款凭证”。未换稿的8月5日报刊登的“这就是‘白条’!”的文章,署名是“渭南地区行署政研室荣仁”。文章说,从良民来信提供的情况看,“这张条据明为领款凭证,实为欠款证明,并且久欠不清。因此,应属‘白条’”给这篇来信答复稿配发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这种令不行、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消极对抗做法,已严重违犯了党纪、政纪,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强烈呼吁对已打出的‘白条’要限期尽快尽早地兑现,并对所欠农民的钱款要按期计付利息。”

据反映,这份报印好后,是地委宣传部责令停发的。为此,记者走访了渭南地委宣传部。

地委宣传部部长和卫指着记者带来的那份被责令停发的8月5日《渭南报》,笑着一再问:“这是从哪里来的,谁提供的。”后又说他忙着开会,让部门一位中年干部接待采访。据介绍,渭南地委行署领导肯定了7月31日渭南报对推动下面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但鉴于澄城县在报纸批评后采取积极措施,今夏“白条”问题在渭南地区也不是普遍问题,不宜再作此类报导;据说停发报的另一个原因,是那篇特约评论员文章是报社一位副总编签发的,没有通过总编,总编也同意撤稿重印。

据了解,渭南地委领导在肯定7月31日《渭南报》关于“白条”来信报导的同时,也指出对报纸的不足之处不予追究。但是,参与这次报导的《渭南报》某记者却受到牵连,评中级职称的事被放了下来。在这次采访中,此事也得到了证实。 本报记者杨令青杨明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