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9月09日
头版
01

殷殷心血育桃李

——记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刘世贵老师

1953年,风华正茂的刘世贵步入教坛。40个春秋来,无论生活怎样清苦,经历如何坎坷,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之心始终不渝。他由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到石泉县池河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身在教坛,精心育人,硕果累累。1960年,他出席陕西省文教群英会、获省级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被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他的工作业绩已载入《普教英模》、《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中国教坛名人辞典》和香港未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教育家大辞典》。

几十年来,刘世贵同志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他认为,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是教不好这门课的。他靠顽强的自学,系统地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广泛地涉猎了戏剧、音乐、绘画、篆刻、书法、医药等领域,还伸向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学科,以及奇山奇水。都作为课堂教学之宝。

在教学中,他充分发挥自己多才多艺,口笔两利,能诗善画的优势,坚持探索,大胆改革,不断提高语文课教学艺术,养成了严谨治学态度,创造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无论是知识讲授,阅读引导、作品鉴赏、写作点拨,都达到了左右逢源,炉火纯青的境界。1961年9月,年仅26岁的刘世贵,担任陕西汉阴师范中师语文课。此间,他曾执教安康地区组织有200人参加的语文观摩课,教材为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他那融思想性、知识性于一炉,变静态的知识型讲授灌输为动态的素质型培养训练的教学过程,尤其是将“板画法”引入课堂,给学生创设了生动和谐的情境,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学生昂扬的情绪,引起了学生内心感情的共鸣,赢得了同行们的满堂喝彩。

1979年,在外地工作了20多年的刘世贵同志被调回家乡——石泉县池河中学任副校长。

这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校园荒芜,断壁残垣。

刘世贵同志没有退缩,他除了兼任高中班的语文课外,又着力探索教育行政管理学。面对农村普通中学实际,他调查研究,制订规划,绘制蓝图。提出“校园、花园、乐园”三园一体的构思,为全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

现在,这所农村普通中学设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上千名,校园里建筑设施对称均匀,错落有致;回廊甬道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荷花池凉亭倒映,喷泉边琴声叮咚;校园内种植各种花木135种,2100多株,绿色覆盖率达40%多。

近些年来,刘世贵同志和他的同事们在抓好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同时,还根据农村需要,大抓职业技术教育,先后开办了“农村实用电工、缝纫、摄影、蚕桑、食用菌”五个职技班。同时坚持开展小种植、小养殖、小服务、小手工和小科技等“五小”活动,每个学生掌握了二门以上实用技术。截至今年上半年,创造了累计32万余元的经济效益,弥补教育经费不足。

近几年,池河中学毕业的返乡青年,大部分成为乡村科技兴农的带头人,有1名被国家科委、团中央授予全国“星火带头人”称号;有2名获得国家专利;还有的被评为全省“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1989年,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池河中学为省级文明单位。

(欧定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