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9月11日
头版
01

高手会长安巧匠试身手

天高云淡,金风送爽。铁道部西安车辆工厂门前鲜花簇拥,彩旗猎猎,人声沸腾。铁道部第四届青工技术大赛钳工、电焊工比赛在这里摆开擂台。时间,1993年8月26日。

“嘟——”七时三十分,车间里一声清脆的哨笛,拉开了战幕,即刻弧光闪烁,焊花飞溅。钳工平台前个个小伙立弓步,展熊腰,舒猿臂,拿出全副手艺拼搏这次实作考试。

天车隆隆,锤声叮当,机声轰鸣,生产仍旧照常进行。在一幅“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大标语下,我们找见了车辆厂厂长李道本。他说:“我们虽是一家大厂,平时仍然一分钱掰作两半花,这次投资60余万元购置了工作台、钳台、焊机等新设备,为比赛创造条件。这钱,花得值,以后我们就用这些设备培训青工,培养出一代跨世纪的人才。”

正在考场巡视的团中央候补委员、铁道部工业总公司团工委书记陈方平告诉我们,青工技术大赛是从70年代末期铁路青工大比武演化而来,至今已举办了四次。本届比赛,全路335万职工中约有百万人参加了基层角逐,最后选拔出600余名选手,分为18个工种在11个城市举行决赛。西安车辆工厂赛场的82名选手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最小的19岁,最大的34岁。对获得比赛前三名者,我们将授于“铁道部火车头奖章”“全路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并晋级奖励,符合条件者还将聘为工人技师。

“硝烟”散尽看英雄。西安车辆工厂24岁的女工张赤宇夺得焊工状元,南京浦镇车辆工厂刘航春拿走钳工金牌。那末,未取得名次的选手又是咋想呢?我们找到了宝鸡桥梁厂钳工文亮,他说,车间和工厂为他参赛大开绿灯,自己也每晚练习到10点,尽了心也尽了力,至于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俗话说,艺不压身,技术工人和能工巧匠是重要的人才,我才21岁,今后的路还长着呢。

“重要的是参与”。这种奥林匹克精神是参赛选手的普遍心态。走出赛场,正是下班时分。“更高更强更好更严”八个大字迎面扑来,秋阳当顶,人流汹涌,今后的路确实长着呢!

本报记者 韩庚

本报通讯员赵妮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