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9月16日
第3版
03

“海”里的世界

——女研究生要林侠的创业之路

本报记者郝振宇

实实在在,要林侠实实在在是为争一口气而下海的。

从世俗的眼光看,她是实在犯不上赶这个浪头的。要林侠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母从事文化工作几十载,其兄妹也多为文化人。而她自已年仅16岁就考入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就读,大学期间就有数十篇散文、文论见诸国内报刊,是同学中公认的古典、现代文学素养深厚的才女。大学毕业尽管被分到一偏僻小县教书,但她不坠青云之志,不几年就考上西北大学的研究生班,并以对宗教及古典文学的研究渐露头角。

要林侠正象许多事业有成的人一样,从不停顿跋涉的脚步,自然也难免遭遇到生活的痛苦。1990年,她为了继续深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英国阿伯丁大学中国文学与宗教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上学可以免费,但一大笔生活费却需自理,要林侠犯了愁。为了求学,要林侠以担任某企业在国外机构代理换取他们提供生活费的条件,进入该企业工作,不料该企业负责人在公证的条件下出尔反尔中途变爻,使要林侠用辛勤汗水换来的一纸录取通知书化为废纸。一万美元难住了巾帼女杰。

勇士与懦夫的最大区别是在困难面前是否退缩。要林侠用不食嗟来之食的精神,将已汇入自己名下的一万元美金原封不动地退还给对方。并反思自己,深感没有金钱万万不能,决心改变人生道路,走出书斋闯进企业,发愤从金钱的束缚中求得自由。

家中那凝聚着人类精华的煌煌5000册书籍和多年的文化素养,给予了要林侠不竭的精神源泉。平日对烹饪文化素有研究的她,从古老的《粥经》、《粥谱》中受到启示,萌发了开发方便早餐的念头。从此,摆满书籍的案头放满了盆盆罐罐和各种原辅材料。白天,她走访轻工学院向食品系老教授请教,晚上边查书籍,边摆弄盆盆罐罐研究各种原料的营养配伍,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她研制开发出的福寿营养羹系列产品,终于通过了咸阳市卫生防疫和技术监督部门的技术鉴定。

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手无寸铁的女研究生要搞企业又何其艰难。没有资金,要林侠东挪西借,好友们也都热情相帮;城里地价房价昂贵,她就在郊外租赁,终于在1992年末建立起了注册资金为30万元的嘉泰实业有限公司。要林侠以自己的奋斗,终于在自己学士、硕士的学位上,又增添上了一个“经理”的称号。头一批产品出来了,因为资金短缺无力作广告,为打开销路,30岁的要林侠挺着怀孕的大肚子东奔西跑四处推销。

吃苦倒不怕,要林侠选择这条路时已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最令她痛心的却是心灵和感情上的打击。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多年的自身修养铸造了她一副正直、坦诚、善良的天性,因而她在为人处事上都是一派君子风范:对工人从来不随意加班加点,发工资宁愿借钱从不拖欠,生产上注重信誉,原料配比决不偷工减料,该用白糖决不用糖精,不加任何色素。她以诚待人,可与之打交道的人不少人却唯利是图不讲信义。给她装修房子的是一个熟人,原说定装修一间房3000元承包,谁知中途毁约,价码一再乱压;最可气的是去年元旦前,她与某厂订立元旦前生产出数万只包装袋合同,并预付了1.2万元货款。可谁知对方一拖再拖,直至今年4月才交来几千只质量低劣的烂袋子,由于该厂垮掉,致使货款难以追回,还延误销售旺季,使生产的上万袋产品报废,造成经济损失3万多元。面对责问,对方却摆出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架势。对于这些,要林侠咬紧了牙关,并由此吃一堑长一智,增强了市场经济的法制意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苦斗,如今要林侠研制的福寿早餐羹已开始走出省外,远销到成都、郑州、太原等地,开始立足于市场了。要林侠明白她还远远没有成功,她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但她坚信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日益确立,诚实信义这些信条总会为社会所确认,而欺诈、投机毕竟是过眼烟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