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黄花晚节香
——记全国老有所为先进集体三原县义务医院
位于三原县城东道巷的县老年义务医院,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前来就医治病的群众络绎不绝。原来,这里的老大夫们不仅医术精,而且重医德,他们终生学雷锋的事迹那可是远近出了名的。
1986年,参加咸阳市委、市政府老干部“双先”表彰会议归来的离休干部王兴茂,寻思着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医务工作者,在有生之年还能给党和人民再做点什么呢?思来想去,他想到了从医务界离退下来的老同事们。于是,9位医务界离退下来的老医生、老护士、老药师聚在了一起,他们酝酿着要开办一所医院、义务为群众行医治病。县委、县政府得知后,拨出两万元无息贷款给予支持。经过一番精心筹备,1989年元月,三原县义务医院终于正式挂牌开诊了,并从此立下了“终生学雷锋,挂号不收钱,打针只收5分钱,用药价批零差维持开支”的办院原则。
由于阵容整齐,技术力量强,他们开设了中西医内外科、妇儿、皮肤科,化验、手术条件应有尽有。开诊以后,老大夫们轮流坐堂应诊:急患者之所急,中午也不休息,既缓解了县医院的负担,又方便了群众。一次,高渠乡一位老人进城看病,身上只装了一元钱,老大夫诊断后,对症开了3天药,只收了3角钱。一天晚上,鲁桥镇高渠村老干部张政患急病,院长王兴茂和70高龄的老大夫张福友骑上自行车,奔波5公里,治好了张政的病。几年来,义务医院先后接待9省16县区患者9万多人,免费出诊140余次,治愈癫痫病人2000多人。每年上街义务询诊一个月,免费为军烈属检查身体两次,无偿赠药8000多元,为外地患者寄去药方药品204件,价值1000多元。去年,王兴茂院长带领义务医院医务人员赴地处偏远山区的嵯峨乡唐陵村,上门为群众义诊,村里的老年人拉住王院长的手,感激地说:“活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见过上门看病的,你们是头一回。”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伪劣药品充斥市场,群众怨声载道。然而,义务医院为患者负责,宁愿多跑路多花钱,也坚决坚持主渠道进药,以致有些个体药贩气恼地骂:“老家伙们死脑筋。”可谁又能知道,院长王兴茂家里的电视还是黑白的,他们心里只有群众。
(和平文璋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