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12月18日
头版
01

请不要忘了危困企业的职工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给许多企业增添了活力,企业效益好的职工收入就高。从报纸上看到的,广播中听到的,好像到处都是一片莺歌燕舞。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忘记那些危困企业和他们的职工。

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有30多年建筑历史的中型企业,有3600多名职工。曾承担过国防工业建设的许多任务,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自1985年建筑业全面改革,我公司由于调头困难,于1988年开始连续5年亏损,已达到资不抵债的情况了。使广大职工常常连续3个月领不到工资,退休的700多名老功臣半年拿不到养老费。职工医疗费不能报销,单位的教师享受不到教师的待遇,就连劳保用品也不能保证供给,工伤事故频频,广大职工生活非常困难。

由于我们穷,单位失去了社会信誉,贷款、工程项目开发极难。因为没钱购原料和设备,到手工程工期也一拖再拖。企业没有社会生存的环境,职工们也感到扭亏无望丧失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人人思混,人人思走”的问题比较普遍,走不了就消极怠工。有门路的,个个都远走高飞了。

我公司属三线企业,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搞起的“第三产业”也都一一停产。我是一个大学毕业生,走又不让走,留又不想留,眼看着30岁的人了,连女朋友也谈不上,先后有7个姑娘听了我公司的情况,个个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一个也没谈成。而立之年,成家无望,事业无成,家中还有65岁的母亲,因历史原因没工作,由我养老。为了减轻我的负担,她老人家经常外出捡破烂,苦度晚年。

我绝不是甘愿禄禄无为之人,是因为我们的企业,以及极不公平的行业竞争环境,我们是干得越多,赔得也就越多。地方搞建设,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就这还要给对方塞钱,到最后才能啃上“骨头”。我们外出开发项目,每到一处,各种麻烦也就跟着来了。当地政府部门直接成为我们的上级,管卡着我们的经营,又不为我们解决问题。就连当地的农民,也隔三差五来公司争地盘,抢工具。我们打官司,当地法院又总是向着当地,真是人穷了谁都欺,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总理生前批给我们的基地任人宰割……

如何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像我们这样的企业何时才有出路?也请社会各界关心帮助我们,千万不要忘了危困企业和这些企业的职工。

某建筑单位职工肖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