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几番风雨 几多收获
——记西安妇幼药厂厂长李富亭
西安市南小巷一家区属制药企业。机器全部停转,厂内蒿草遍地,成群的麻雀飞上飞下。库房破烂不堪,既无原料,也无成品。工厂累计亏损40多万元,欠外债100万元,职工工资靠贷款和变卖生产设备维持,得过且过……
同一地点。走进厂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崭新、洁净的厂房和办公楼,厂区井然有序,车间里一流的现代化设备欢快地运转着。企业产值已突破1000万元,利税近50万元,职工收入以30%的速度递增,各项经济指标名莲湖区88家企业之首……
这是西安妇幼制药厂相隔4年的两番景象。
究竟是谁有如此“魔力”,给妇幼药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李富亭,我们的好厂长!”职工们一定会齐声应答。
今年39岁的李富亭性格直爽、朴实无华。他可称得上是制药业的行家里手,干过配剂工、班组长、车间主任,1984年调西安大庆制药厂任生产副厂长。曾风靡古城的速效伤风胶囊和增效黄连素胶囊的工业化生产,就是由他一手主持开发的。当时,这两种药一下把大庆药厂救了,企业产值每年递增100万。1989年下半年,李富亭临危受命,毅然挑起了妇幼药厂厂长的重担。面对山河日下的厂子,李富亭的头脑非常冷静,他深知:企业要翻身,产品须先行。开发新产品谈何容易。当初药厂只有60多名职工,别说是制药专业技术人才,就连生产管理人员也奇缺。为此,李富亭下决心要招揽八方贤才。他说:“我们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立志献身妇幼的人都能充分施展才华。”
毕业于西北大学的年仅23岁的大学生廖文骏,去年从人才交流中心应聘到药厂。小伙子工作泼辣能干,肯吃苦勤钻研。李富亭慧眼识才,果断提拔重用。现在,小廖已成了独挡一面的车间主任。李富亭礼贤下士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吸引了许多老同志来药厂发挥余热。厂邹总工程师是省第一批5名主任药师之一,3年前从药检所退休后应聘到药厂,在新产品开发、报批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近一两年,药厂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了1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和数10名大学生,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成了生产经营的骨干和领导,有效地改变了企业知识技术结构,推动了产品开发。产品由4年前的单一片剂剂型增至目前针剂、胶囊等5个剂型,120多个品种。为提高产品竞争力,李富亭适时决策,多方筹资180万元,对厂里原有设备、工艺流程、配方等进行了大规模技改,不但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还稳定了药品质量,省药检所连年抽查合格。产品牢固占领了省内市场并远销广东、四川、辽宁等地,受到患者和医药部门的青睐,也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0年扭亏为盈,接着3年迈了3大步。为表彰李富亭做出的突出贡献,去年,莲湖区政府特地奖励他个人1万元,但他没往腰包里装一分钱,全部用于了职工福利。
4年来,李富亭时时刻刻心系企业和职工,用无私奉献来形容他的拼搏与追求再恰当不过了。职工们永远不会忘记——为改造全厂的供水系统,李富亭第一个跳下污泥齐腰的蓄水池,硬是一筐筐、一桶桶把污泥清理干净后,最后一个爬出水池;为把8吨重的大罐竖在水池上,李富亭和大伙一道,喊着号子人拉肩扛冲在最前面;为给企业节约一笔开支,李富亭又干起了装卸工的活,发货接货,扛上搬下,从不知道累。去年,为把产品及时送到几个四川客户手里,李富亭开着卡车,千里迢迢赶往四川,一家家地搬货、抬货,征求意见,客户纷纷称赞妇幼药厂的“司机”服务热情,直到再见面时,客户还惊奇地问:“你不是上次来的那个司机吗?”今年7月,生产原料新明磺用罄,马上就要停产待料。李富亭二话没说,开上“五十铃”,连夜往河南“飙”,第二天装上料又马不停蹄地往回开,到厂里正好赶上投料
这哪里是一厂之长,分明是一头不知疲倦的拓荒牛,一名搏击风浪的水手。
本报记者
张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