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12月23日
第2版
02

丧葬“怪圈”种种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封建的丧葬陋俗并未随之烟消云散,甚至变本加厉,在现代化的气氛中,注入了新内容——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可利用的土地仅有15亿亩,但如今,墓葬已占去了75万亩,仅有32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南省,每年也有900亩土地变为坟茔,

一内陆陕西,3000多万人口,年均约有20万人死亡,18万具遗体土葬,占地5400亩,按人均丧葬消费3000元计算,该省每年仅土葬就耗资5.4亿元,相当于西安市年财政收入的1/3。其中,还有9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被做成棺木,埋入地下,白白烂掉。

一祭悼死者的节日在不断增多,有的地方死人安葬后的49天,每7天要祭奠一番,名曰“烧七七”;100天要悼念一番,名曰“烧百纸”至于3周年的规模更加空前,戏剧电影、录像投影,鞭炮焰火一齐上场,祭祀用的纸柜,纸钱,也变成了“彩电、冰箱、庄院。”

如今,丧葬仪式也在“推陈出新”。镜头一:原延安地区某设计院一位干部逝世,主办者将横幅悬挂在门庭上,讣告贴到大街上,阴阳先生吹鼓手伴随六七辆大小汽车在延安市大街上缓缓行进,管号唢呐吹得惊天动地,“纸钱”飞撒一路。镜头二:3辆摩托车开道喊话,后随3辆小车、13辆面包车,还有一部大卡车拉着全套西洋乐队的送丧车队,从西安市南郊朝西驶去……

丧葬陋俗的蔓延除了封建思想在作崇外,有些人还把它作为炫耀身份,小发一笔的好时机。

蒲城县某镇水泥厂厂长给已故的父亲做3周年,全村几百户人家集体行礼,镇上领导以及大小企业的“头儿”均已到齐,临时布置的吊唁厅里,电视、收录机、衣物、布料、丝绸被面琳琅满目,如同一个“豪华商店”。

关中某县一农民种烤烟发家,给30年前故去的母亲“追远”(当时去逝,由于家境贫困,未大办丧事,若干年后,再大操大办,称追远)县剧团公演3天,大型焰火、乐队吸引了方圆几十里的群众观看,全村500多口人,免费就餐3顿,15米高的“纪念碑”全部瓷砖贴面巍然矗立。

笔者的一位同学在某事业单位机关谋生,背着“孝名”,自从工作那天起,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积攒了4000元钱,母亲去世时,仅修墓地就花去了3000元,剩余的钱将丧事办得“简朴”一些,便在乡邻中落下了“大逆不道”的骂名。

彻底消除封建迷信思想,大力倡导“重养轻葬、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冲破丧葬陋俗“怪圈”的唯一出路。 (王成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