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 我国卫星技术步入多型高效新阶段
- 有感于“救人要紧”
- 新岁银幕色彩缤纷
- 图片新闻
- 广告
- 死亡职工遗属生活待遇如何
- 编者按
- 我国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差
- 大陆每年二十万人死于吃药
- 西北最大的酒市市场迎客
- 新型节能声光双控开关问世
- 黄河工程机械厂厂兴不忘离退职工
- 广告
- 黑色诱惑
- 巡道工偶拾外财 及时上交 一子弟入户抢劫 迅即落网
- 广告
- 大型城市煤气综合控制系统顺利运行
- 汉城110千伏变电站近日竣工并投运
- 汉江机床厂卧式加工中心通过省级鉴定
- 省直机关工会举办古城墙冬季越野赛
- 安铁分局跨入全国群众体育先进行列
- 省职工第五届“民品杯”城墙越野赛鸣金
- 宝桥厂小学生获海峡两岸儿童绘画奖
- 西安明城墙朝阳门修复门洞近日连接
- 太白金矿装饰公司以优质产品赢得信誉
- 群众电影院易名“群星影都喜”迎宾朋
- 咸阳站双节期间对党员职工“约法六章”
- 省神经内科学会医务人员为群众义诊
经济效益显著 千家万户受益
我国卫星技术步入多型高效新阶段
本报讯 随着改革开放和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卫星技术已步人多类型、高效能应用发展新阶段。特别是低轨道返回式卫星、高轨道通信卫星和中轨道气象卫星等应用卫星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高科技魅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4年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了6颗“东方红二号”系列通讯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长途电话、电报、电力等领域。通过卫星的电视传输,使我国的电视接收站由1985年的35个猛增至现在的3万多个,覆盖人口由30%提高到80%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通过通信卫星播出两套约30小时的节目,使1600多万人接受卫星电视教育,为国家节约教育经费达几十亿元。通信卫星为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开通了长途自动拨号电话,并为全国金融系统提供数据传输,节约了大量路途周转费用和大量用于租赁国外转发器的外汇开支。
被誉为“卫星家族骄子”的返回式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卫星,我国已成功发射15颗,圆满回收14颗。返回式卫星先后为北京、天津、唐山提供了大量有关水资源、土地利用、森林资源、自然环境变迁、铁路选线、城市环境与规划等多种资料和150幅专题系列地图,查明了这一地区的土地、耕地、水域及旅游风景区面积和分布情况。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为中央气象台及全国各地及时准确地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在减少工农业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报通讯员张效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