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1月04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大大方方说声NO 写真角 博你一笑 盆花的越冬管理 图片新闻 五〇五帮我获头奖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大大方方说声NO

南山侯/文

具有社会属性的人,难免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和这样那样的应酬之中。所谓人皮难背,抑或活得太累,往往倒是因了对种种人际关系的穷于应付或不知所措。

记得英国作家毛姆写过一篇小说,大意是说一位初出道的作家,虽囊中不丰,却神差鬼使地答应了一位女读者的请求,到一家高档饭店共进午餐。一再声称午餐不想吃什么东西只是欲与作家侃侃大天的女士,却偏偏点了一道极名贵的菜,随后又似乎漫不经意地要了酒,要了水果……遂使可怜的作家神经极度紧张,不断暗自去捏兜中那不多的钱,唯恐陷入付不出帐的尴尬。兀那脸上,却依然带着一副绅士风度,尽管语调中毫无热情可言了。

类似的尴尬和狼狈,不少国人亦不乏同感吧?有位老外曾不无刻薄地说,如果看到酒楼饭店里有一群人争着付帐,甭问,那一定是中国人。其实,随着社会的日趋现代化,古道热肠式的慷慨大约早成了悠远的故事。国人的那“争”,恐怕大都是一种虚张声势的姿态罢了。既然是姿态,谁又愿意当“冤大头”呢?于是便毕露出色色假面,灵活出种种心眼,煞为热闹的“争”中,又隐藏着几多心思和无奈哟!如此,何必囿于陋习,碍于情面,爽性大大方方说声NO,把国外流行的AA制搬将而来,各付各的帐,谁也不欠谁的人情帐,又避免了尴尬与狼狈,岂不快哉!(有朋自远方来,稍尽地主之谊,自当别论了)。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一般说来,西方人比较坦率,东方人比较含蓄。这种东方文化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有时也会造成某种不便和苦恼。我有一位朋友,兴趣广泛,为人随和,且古风犹存,热心助人,遂引得三山五岳的各路朋友登门不绝,或下棋,或聊天,或请书写匾牌……可是,这位朋友在诸多雅趣中,似更钟情于“爬格子”。为了觅得一隅能属于自己的空间,静下心来写点文章,这位朋友不得不“离家出走”,躲进单位办公室悄悄笔耕。惜乎“任你奸似鬼,到头来喝了老娘洗脚水”,鉴于饭后扑空的教训,有的“臭棋篓子”干脆不等此兄饭罢,已然守候在侧了。且不说有的“夜游神”,一旦发现单位办公室灯亮着,旋即追踪而至矣。如之奈何?如之奈何?眼瞅着他人文章一篇连一篇地发表,这位朋友眼热手痒之下,也唯有付之一叹了。

或许,此亦是这位朋友的可爱之处吧。无须讳言,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际关系亦在异化为交换关系,人性的物化趋向,使正常的温暖的人际关系弥觉珍贵了。但人际关系并非单程车,与人为善中,其实也寓涵着善待自己的命题。故从这一角度上讲,不妨来点西方式的坦率,对侵犯了纯属个人的某种空间(或日隐私)和自由的行为,抑或那些纯属情面的违心应酬,你完全可以洒脱地甚至优雅地说声NO,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干自己该干的事。何况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无情的生存竞争也会逼得你说出那声NO来,否则,你将自食苦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