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1月18日
第2版
02

哦,火葬

1956年,我国开始倡导火葬,经过近40年的发展历程,触动千年封建习俗的火葬事业如今怎样呢?

全国每年约有800万人死亡,近550万具尸体安然入土。这个数字意味着至少有10万亩良田成为墓地,相当于6.5万活人的耕地被死人夺去,而与此相配套的1385个火葬场,利用率只有30%左右,还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和地区,许多边远地区的火葬场终年因生意萧条而濒临倒闭。

陕西是历代王朝墓葬集中的省份之一,全省32个火葬场,只有7个能自给有余,其余76%的严重亏损,每年省财政得拿出60万元补贴。

火葬的步履为何如此艰难,根深蒂固的封建世俗观是首要原因。

某校张老师躺在病榻上时,他就告诉孩子们等他去世后按政策火化,后事从简。老父去世后,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跑前跑后联系父亲火化事宜。亲戚们得知后,纷纷说:“你父亲含辛茹苦好不容易将你们拉扯成人,现在他死了,你们却狠心要一把火将他烧掉,你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街坊邻居也说三道四,指手划脚”。面对世俗偏见,孩子们害怕自己落个不孝的名声,只好违心地按照当地习俗举行土葬仪式,将老父埋于地穴之中。

关中某县一位纪检委书记病逝,是火葬?还是土葬?县上几位主要领导研究了一上午,为了不让革命一辈子的书记“死无葬身之地”,便满足了家属要求,决定土葬。

在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一边是年火化尸体不到20具,且75%的还是“无名尸”的火葬场,另一边是当地高干土葬群,有上百座高大的墓碑,显示着死者的身份,据说,当地地县几套班子的故人都快到齐了。

按一般情况,火化一具尸体需耗15—40公斤柴油,即使按现行调整的火化费仍不能保本。怎么办?“炉内损失炉外补”。许多火葬场在多种经营上做文章,开展多层次的服务项目,满足不同丧主的要求。做到以副养主。然而,火葬场在生意萧条的情况下,还得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付意外干扰,做“赔本”生意。

一些“无名尸”,有关部门一经发现立即通知火葬场。西安三兆火葬场的冷柜内,放着7具尸体,时间最长的已达7年之久,最短的也在半年以上,长期无人过问。咸阳市火葬场曾冷藏一具尸体两年有余,冷柜为此大修过两次,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火葬场写信给主管市长,最后市长出面解决,才使这具尸体火化。

火葬工人地位低,倍遭冷眼的状况也应引起社会的关注。西安三兆火葬场一职工的孩子,因为爸爸是火葬工,上学时长期受班上同学的歧视,孩子多次流着眼泪跑回家,央求爸爸调换工作。该场一位行政干部感慨地说:“党和政府本着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的原则,给了我们较高的待遇,而待遇不等于地位,我们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王成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