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愿“家”常新
冰宾
近日,到基层调查,不少职工反映,职工之家是职工参政议政、学习和娱乐的场所,理应充满温馨,但现在不少单位老是那一套,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没有新意,使人对“家”索然寡味。他们认为,职工之家既然是职工的“家”,应该常建常新,时时事事把握职工的脉膊,处处反映职工的呼声。如此,这个“家”才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不可否认,一度不少单位的职工之家在发挥工会的四项社会职能、引导职工参政议政、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变化,特别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原有的职工之家模式和内容已远远不能适应现时形势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工会组织在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彻底的转换,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要求建设职工之家,以保证职工之家的常建常新。
要使“家”常新,首先是家的内容要新,针对新形势下的情况开展新鲜有益的活动,而不是“新瓶”装“老酒”,“建设、参与、维护、教育”等工会职能的内容都要与市场经济相合拍、相衔接,以期在引导职工、教育职工等方面,发挥正确的、积极的导向作用。另外,建设职工之家的方法、方式也要有新意,改变计划经济时期职工之家“从一而终”的现象,要时时建,时时新。同时要改变职工之家评议由领导说了算的老办法,而是把“家”交给职工,由职工评议,让职工当“家长”。如此,职工之家才能愈建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