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不老
——赏关山月中国山水画
文/陈忠志
年轻时候,我就读于中南美专,那时候刚好是广州华南文艺学院全体师生北迁的时期,关山月既是副院长,又是我们的临堂指导教师。
湖北的新春还是剌寒未已。关老师领我们班同学,在龟蛇大山一带上写生课,江风凛冽,在他的严纪与身则下,谁也未敢退缩一步。手心的七紫三羊已冻得有点不听使唤。“你画的树干太光了,要画得毛些。”关老师对我辅导时说。“我看那树皮不是蛮光的嘛,”我回答。“你要看到它的实质。”我琢磨了很久,终悟到了中国画的一条根本:是写内涵而非形表也。
三十八年过去了,今天有幸来到陕西美术馆参观关山月老师的近期作品展,见到了他的尊颜,使人吃惊地感到他还是那样年轻,那样亲切。关老师的艺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为一个岭南画派的一代宗师,中国画巨匠,八十个春秋的艰辛耕耘,早已奠定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无可置疑,但就八旬老人而言,综观他的作品,依然有着那种震憾人心的冲击力!
众多的展品中,我尤喜欢他的近作,如《漂游伴水声》、《雨后山更青》……等巨幅画,秀丽苍润,却又气势磅礴,若排山倒海,若金石飞坠,铿锵有力。前面那几块崖壁大石,只用了几笔铁骨重钧,却减去了许多皱皴点染,在郁郁葱葱的树丛抱围下,显得洁白玉净,构成了明快的音乐节奏。这种在写实手法中的大胆取舍并不多见,达到了和谐与完善。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人与外部世界的精神关系及其加工程序。
关山月老师有着严谨的写实作风,但却又非自然主义;有着对传统的执著,却又不迷恋古人。画中有着明显的西方绘画技巧的借鉴,山峦层叠,高深平远,把自然空间的层次拉得明媚透剔,使观赏者徘徊忘返。他勇于构架复杂的宽银屏场景,这是一种深沉的魄力,深层的精神蕴积,浩瀚壮阔!胸怀坦荡!物我交融尽致,愿关老师宝刀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