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秦巴红烛情
——记城固县三里桥中心小学教师李新兰
她,很平凡,象一棵小草,在秦巴山区的农村小学默默地扎根了33个春秋;
她,又很不平凡,因为她把自己的整个心血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对学生爱得那样深沉、那样执著。
这些年她共累计义务加班29700小时,牺牲节假日2410个;所带的一至三年级循环班,成绩年年名列全辅导区前茅;巩固率、升学率、合格率年年都是百分之百。她就是15次受到省、地、县表彰的省“八五”立功竞赛标兵、省“三八”红旗手李新兰。
三里桥中心小学低年级的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小小一座房,有门没有窗,鱼肉水果排成行,外面热来里面凉。老师问:这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电冰箱。这是李老师在用自编教材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她组织学生采集植物、昆虫、矿石等标本以增加孩子们的感性知识。特别是注意结合当地人文历史景观、名胜古迹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既教书又育人,而且重在育人。在这方面李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91年刚开春学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双目失明年逾古稀的老人来到校长办公室,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包东西,双手捧给了校长。校长把包打开,展现在面前的是200支铅笔200块橡皮200个本子200把小刀和一封炙人的感谢信。在场的人诧异了,这位本该让人照顾的老人咋有能力关心下一代?事情是这样的:6年前李老师在路边遇到老人摸摸索索地拾柴禾,就把自家的柴禾装了一背篓给老人送到家,当得知老人孤身一人生活十分艰难时,就主动给钱给物在生活上照顾老人。在她的鼓舞和组织下,班里同学自愿成立了红领巾助残队。滔滔的汉江送走了2190个太阳和月亮,但是红领巾的这支学雷锋的队伍却从未断过茬。后来李老师又发动学生收购旧编织袋,供老人打草鞋以换钱谋生。眼前这沉甸甸的礼物就是老人用卖草鞋的钱给同学们买的学习用品。在场的老师、同学看到此情此景,眼睛都湿润了。李老师认为:让孩子们从爱护人、帮助人开始,从小就在心灵深处耸立起责任和奉献的大厦,这就是民族之魂,也是当老师的第一责任。
人常说:母爱是最伟大的。而蕴藏在李老师心里的母爱是广阔的,她延伸到了每一个学生。在商洛工作的儿子应是1989年“十·一”结婚,但因妈妈无法撇下那些孩子们而拖延到了寒假;大女儿的婚礼也是照此推迟办理。为了使山区孩子方便和俭省,李老师拿自己孩子的头学会了理发。二、三十年来她为学生和乡亲们义务理发有多少,谁也数不清,同学们开玩笑说:假如这些年您理发收钱,早就成了万元户。
1988年三九寒冬李老师的小女儿感冒发烧,因临近期末考试,李老师不愿耽误学生的功课,就在村医疗站给孩子开了治感冒药。谁料一周后孩子直喊胸腔疼,到医院一查,才知道肺部已感染并发为心肌炎,必须住院抢救。但是面对35双渴求的目光,在“1”与“35”之间李老师毅然选择了后者。放学了,病房里还不见李老师的人影。在中学执教的丈夫心急火燎骑着自行车寻到学校准备和她吵闹,但是见她还在给学生辅导功课,便完全明白了理解了妻子的心思,他一句话没说,回去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家务。为了不误工作她请来侄女照顾女儿,自己两头兼顾。很多天夜深了,女儿在妈妈的爱抚下睡着了,李老师又开始在医院走廊微弱的灯光下批改作业。医生、护士感动了,病友感动了,人间的真情在白墙白衣和红十字下得到了升华。病友们争相护理李老师的女儿,护士给病房换了大灯泡,大夫专程带女儿去汉中会诊……可是女儿终因治疗延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离开了妈妈。好事难成双,祸事结伴行!孩子的外爷和奶奶得知这一噩耗,病情加重也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从来没有请过假的李老师第一次离开了课堂。15天后送别了三位亲人的她,又默默地回到学校,走上了讲台……
(秦工 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