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5月10日
第2版
02

1月29日,西安市建国以来评出的176名劳模会聚一堂,共庆“五一”节,记者采访了其中6位,向他们提了同一个问题。

劳模,最希望被人理解的是什么

何旭,44岁,陕西省劳模,省人大代表,西安市交警三大队队长。

劳模在一些单位,不被人们理解,认为劳模工作上应高姿态,多干一点,个人利益方面应低姿态,少向组织伸手。我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劳模,使劳模应享受的待遇得到落实。

周兆荣,44岁,西安市劳模,西安电信局钟楼分局线务室主任。

我一年365天有364天都忙得焦头烂额。用户多,四面八方三教九流都有,给张三解释李四答复王二麻子回电话,就这有时还迸出火花,一声高一声低。有人提醒,你是劳模。我觉得劳模不比别人低一头,完全不急不躁也不现实,这火压不住也得释放,希望大家能理解。

江必武,57岁,全国劳模,西安教育学院教务长。

现在人们对真正的先进人物难理解,其实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新闻媒介误导的结果。我们那时评上劳模就是一支派克金笔和《毛选》四卷,可从心底高兴。前一段新闻媒介“炒星”火热,眼下降了温,工人阶级和劳动模范重新在舆论宣传上唱了主角,这是好事。刚才程安东书记说要倡导“作奉献高尚,当先进光荣”的社会新风。实际上也是倡导公众对劳模的理解和认可。

王贵祥,51岁,西安绝缘材料厂二车间压制工,全国“5·1”劳动奖章获得者。

我小时候穷,16岁时政府照顾参加工作,从心底觉得应该踏实干活,在活路上从不惜力,周日几乎没休息过,有人说我傻,理解不了这么干究竟为什么,我感到只要从旧社会过来的,如今这么干公家事就不足为奇了。我不想图什么,人家能理解就行了。

张丽蓉,36岁,西安市劳模,西京彩色摄影服务中心扩印工。

最希望别人理解劳模也是常人,有家务缠身有酸甜苦辣有喜怒哀乐。干活多咱不怕,活就是人干的,怕的是不理解,你超额任务有人嫌拔高了定额,你降低了消耗有人嫌衬出了浪费。社会上要形成一股理直气壮为劳模说话的合力,劳模才能真正香起来。

董印羊,59岁,陕西省劳模,市31中党支书。

现在先进不香后进不臭,当先进不当先进一个样,这种风气不正。有人不理解,现在市场经济讲等价交换,劳模还这么不计报酬不计时间多干是否有点不对头。所以我觉得劳模多干是应该的,但组织上社会上应该考虑他们的奉献价值,让他们得名,也要得利,消除后顾之忧,让劳模真正香起来。

本报记者韩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