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5月14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茂陵揽胜 外国幽默 曲流(版画) 拒绝总统参观的启示 勿惠奸宄 扶助 童趣 善待地球 图片新闻 谚语 第25届世界杯龙虎榜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勿惠奸宄

文/钟哲

光天化曰之下,两名歹徒窜入一辆“中巴”,欲对一名先行上车的女兵施暴,售票员和司机看得清清楚楚却未能伸出救援之手,反而在歹徒的威逼下启动行驶。女兵由愤怒无援转向沉着机智,趁减速拉开车门跳车而下。图谋未逞气急败坏的两名歹徒又把罪恶的矛头对准女售票员,不仅抢劫了她的票款,还玷污了她的纯洁。

请别以为这是天方夜谭,这件事就发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时间是公元1993年3月13日,一个细雨濛濛的周末。

如今,这起重大流氓、抢劫、强奸案已被正义的枪声划上了句号,但捲卷沉思,一股郁闷之气仍沛然在胸。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已经蒙受了数不清的耻辱。见死不救,临阵脱逃,使得邪恶在麻木面前肆无忌惮的疯狂。众目睽睽之下,兄弟在刀下毙命,大庭广众之中,姐妹被姿意凌辱,这些读来令人寒心的报道,能不使人感慨:时下国人(不敢说全部)在罪恶面前,是不是太容忍、大放纵、太自私、太麻木以至到了失去道德良心的地步。

以我拙见:面对歹徒为非作歹,大概有三种态度,一是见义勇为挺身而出,二是袖手旁观漠然置之,三是见死不救临阵脱逃。这三种态度,折射出人的价值取向,展露出人的道德素养,或者说,它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

毫无疑问,见义勇为挺身而出,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没有正义感,没有牺牲精神,没有对暴行不共戴天义愤填赝地热血涌动,岂能有如此壮举?几十年前,方志敏面对洋人对同胞姐妹野兽般蹂躏时发出一声“打”的怒吼,终使邪恶在正义面前退缩,这种胆识和作为,直使人肃肃然为之起敬,浩浩然而生正气。

遗感的是,现今不少人在危急关心畏葸不前、贪生怕死,石家庄闹市的这一幕又是一证。两名歹徒在车上的丑行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中巴”按着歹徒的指引前进,行驶路线穿过省会最繁华的街道,车外行人如梭,交警巡警时有所见,而司机竟未采取任何反抗措施,遂使一桩罪恶成为事实。这不能不说是当代人的悲哀与耻辱。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与“各扫自己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历来是传统文化里两种对立的观念。前者向为国人所推崇,因之,古有鲁智深流传至今,今有徐洪刚有口皆碑。如果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活命哲学可以使一些人在危难关头丧失良心却安然若素,那么“3·13”这件事所带来的启示就要深刻得多:在丑行面前,怯懦难保自己不受伤害,甚至是终生难愈的伤害!

“养娣稗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民。”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如今,我们似乎有必要重复一遍“农夫和蛇”的启蒙教育,构建牢固的道德大厦,否则,社会将成为畸形的社会。亦因此,我们应该遣责真正地遣责见死不救,我们应该提倡真正地提倡见义勇为。倘若我们既对社会治安状况怨尤甚深,又不愿为社会治安贡献力量,尤其面对歹徒违法犯罪不制止不斗争(实际上的容忍和放纵),到头来不仅社会难以安定,个人的人身安全也无从谈起。缘此我想,每一位公民的心灵之扉,是否都应写上四个大字——勿惠奸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