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6月11日
第4版
04

我的根在工人中间

——记职工艺术家陈稚雅 文/剑鸣

5月24日,位于兴平的西铁局养路机械厂内,几十名工人自发地组成一支队伍,敲锣打鼓,小朋友们手捧鲜花,拥进厂办主任陈稚雅家中。工人们将一块大镜匾送给老陈,上书:祝贺陈稚雅同志荣获陕西省职工艺术家。

工人们说:老陈评上职工艺术家,应该!还是政府有眼!

老陈激动得热泪盈眶……

老陈1958年年仅16岁就进了铁路当工人。其间参过军,复员后又回到了铁路上。几十年与工人相濡以沫。对工厂、对铁路、对工人兄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自小爱文艺,初进铁路就登上业余舞台、说快板、演话剧。工人师傅喜爱他,称他为“小虎子”。

近几年,他致力于喜剧小品的编、导、演,先后创作演出过20多个小品,分别去全国、省、市各类会演中获奖。其中《大碗茶》《焊接》《剃头》《地毯》都是在社会很有影响,深受群众喜爱的佳作。今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5.1文艺晚会上,《地毯》向全国播放。

老陈深情依依地说:“我的所有作品都是从工人中来,从生活中来的,我的根,在工人中间。”

老陈当过工人,当过工会干事,眼下又去厂办工作,这一切,都使他有机会常年和工人兄弟泡在一起。老陈又生性热情,工人中有什么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少不得请他来当“主事”。老陈和厂里的工人亲得像一家人。而从这些平凡的火热的生活中,老陈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和丰富的素材。

一次,一位老工人过世了。临火化前,老工人之子请来一个剃头匠为老人剃头。那剃头匠乘人之危,高价“宰人”,开口就要50元。老陈气愤地撵走了剃头匠,自己拿起剃刀为老人剃头……不久,老陈的小品《剃头》搬上了舞台荧屏,获省电视台第三届小品大赛二等奖,接着又夺得南开杯全国比赛三等奖。

工人们热爱自己的艺术家。时时关注着老陈的创作。工人中有谁遇到了什么新鲜事,想到了什么好点子。就主动跑到老陈家里:“陈哥,你看这个事能不能编个小品?”老陈的作品立起来后工人们会评头论足,帮他出点子,提意见。老陈的20多小品全都是从生活中抖搂出来,又经工人弟兄们反复敲打而成型的。所以,他的作品显著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生动朴实,机智幽默。

老陈是集创、导、演为一身的多面手,而无论是创、导、演。老陈的追求都是贴近生活,反映生活,老陈的风格都是扑素、真实、生动。所以,他的作品倍受职工青睐。

前不久,陕西省总工会应福建省总工会的邀请,组队赴闽演出,老陈的《地毯》引起轰动。把整个晚会推向高潮。受到福建省总工会领导的热情赞扬。

工人们为自己的艺术家感到骄傲!

我们的职工艺术家陈稚雅,把艺术之根深深扎在工人中间,从中汲取营养,汲取创作的泉水,艺术之树必然常青不凋!

陈稚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