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渭北“黑腰带”小煤窑星罗棋布 非法开采有禁不止
省政府采取措施进行整顿
“小煤窑该整顿了,否则将对不起子孙后代,成为历史的罪人!”这是6月12日,我省召开的乡镇煤矿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发自内心的呼声。
我省乡镇小煤窑发展迅速,据统计,去年,全省乡镇煤矿发展近2000个,产量达1489.68万吨,已超过国有统配煤矿产量。然而,成绩下却掩盖着一个令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无证开采多,安全生产差。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无证开采小煤窑614个,占全省乡镇煤矿点的32.17%。1987年至1993年,乡镇煤矿共死亡946人,累计百万吨死亡率为10.98%人。仅白水县去年就死亡56人,百万吨死亡率高达66.67%人,这在全国也属罕见。今年头5个月,又死亡25人。
严重威胁国有煤矿安全,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始建于1970年3月,国家陆续投资近6亿元的蒲白矿务局,在260平方公里的井区内,非法开采的小煤窑达151个,最近的相距仅40米。他们采用疯狂掠夺式的原始开采法,哪里有好煤,就往哪里挖,挖到了国营煤矿的保安柱,地面大面积塌陷。挖透了河床,河水浸泡矿井。曾被誉为“西北一枝花”的南井头矿,国家投资4646万元,1986年8月建成,服务期限41.5年。因小煤窑“枝繁叶茂”,这朵灿烂之“花”已凋谢枯死,现已向主管部门打报告申请报废。澄河矿务局、铜川矿务局等国有煤矿,因小煤窑滥挖采,使校舍房屋裂缝,公路铁路地基下沉,供电供水系统时常中断,学生白天上课,职工家属晚上睡觉,常能听到脚下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挖煤声。不少小煤窑出煤回收率还不到10%,如此严重浪费和破坏,真是触目惊心。
煤,不是再生资源,小煤窑如此发展下去,不加以整顿,我们地下的煤炭资源总有一天会未竭先废的。去年11月,省政府发出《制止小煤矿乱挖滥采,确保煤矿安全》的通知,可为什么《通知》对一些地方却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呢?其关键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思想有关。渭北某县一主管部门领导曾说:我们县农民治富三条路:苹果、建材、小煤窑。我们问:“你们县小煤窑达200多个,以后还要发展。如此下去,要不了10年,煤挖完了咋办?以后子孙后代烧什么?”对方先是一愣,过不了一会儿说:“挖不完。”口气显得是那样的自信。由此看出,我们有些领导急功近利,本位主义的思想何等严重,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那管以后和将来!
不少地区领导,把开小煤窑做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你交钱,我办证。以后如何管理,怎样合理开采,他们是根本不考虑的。还有的地方的区县领导和行政事业单位,在一些小煤窑参股入股分红,这无形又助长了小煤窑的发展。
这一系列问题说明,目前我省乡镇煤矿管理混乱状况已到了非整顿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为此,省政府成立了清理整顿乡镇煤矿领导小组。整顿分三个阶段进行。从现在到9月31日,为宣传摸底和制定方案阶段;10月1日到1995年9月30日,为清理整顿实施阶段;1995年10月1日到12月31日,为检查验收总结阶段。省政府还草拟了《我省整顿乡镇煤矿的决定》,经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将正式出台。
(柳江河 孙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