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来自大寨的最新报告
今天的大寨有140户,560口人。耕地761亩,男女全半劳力共290人。
虎头山上最醒目的就是“陈永贵之墓”了,墓碑正面上书九个大字“陈永贵同志永垂不朽”。在碑的两侧有两尊石狮目视前方。关于立碑的选址,据说是按陈永贵的遗嘱办的,此地正是周总理当年与他席地而坐亲切交谈的地方。在距离陈永贵之墓西端大约40米处,还有一块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墓碑,上书:“郭沫若同志永垂不朽。”碑后刻有郭沫若的手书诗文《颂大寨》。可见大寨的百姓与一代文坛巨人的感情之深。
采访时,昔阳县农工部部长刘成料说:“大寨没有因为大办企业而偏废农业,而是以工业促进农业的发展。现有高产高效示范田400多亩,大寨的农业已经稳步走上了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
中共昔阳县委常委、副县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对记者说:“提高人的素质很重要,我们投资了25万多元建起了农民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大楼,开设了农业广播学校中专班,重新开放了大寨展览馆,办起了青年活动室,还有老年娱乐室,文艺宣传队等等。”“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我们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每人每月可领取30元养老金。对于国家、省、地区级劳模和老干部,每月发给45元至75元生活补助。村里还办起了医疗保健站,对村民实行半免费医疗保健。对小学上学和村民日常生活烧煤用炭,我们实行全免费保障。”采访陈永贵的儿子陈明珠时,他给记者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和善、纯朴、热情、谦虚。今年51岁的陈明珠曾任中共昔阳县委宣传部部长,现在昔阳县林业局工作。他说:“我是1982年被免职的,当时,我每月仍然缴党费,因为我是党员。可报纸上硬是说,1981年我被免了职,同时开除了我的党籍。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是很不公平的。别的事情我不想多说,我唯一的要求是,请组织上给我恢复党籍。”(《开发区导刊》1994年第7期李转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