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相濡以沬
口文/蒲朝阳图/王景秀
在所有描绘人世间夫妻情深的字眼中,最让我感动不已的,是“相濡以沫”这四个字。每当看见这几个字在文章的某个角落里悄悄地站立着,一股温暖便在纸面上弥漫开来,眼前涌现出那些黑发的、白发的夫妻互相依偎着、搀扶着在刮着风、下着雨的人生小道上踯躅行进。
相濡以沫这种夫妻亲情,身在富贵乡中的人是无缘感受的。大款随手扔给娇妻的一张巨额支票,或是妙龄女郎在奔驰着的豪华小轿车的后座上给其大腹便便的先生的一个热吻,无论在我们的眼中,还是在他们自己的感觉里,都不是那种相濡以沫所独有的风景。
一次骑自行车在一条乡间公路上独自行走,见到了这么一种情景:一个黑黑瘦瘦的汉子拉着木头,五、六米长的粗木头长过了架子车,他的手够不着车辕,便从后边推着木头。架子车前面套了一匹瘦驴,一个黑黑的妇人——汉子的媳妇牵着这驴子。他们显然走了很长的路,满脸尘土,浑身衣服也被汗浸透了。车子停在一户人家门口,妇人进门向主人讨来一瓢水,给汉子端过去。汉子因为要保持架子车平衡,用双手按着木头。妇人把瓢伸到汉子的嘴边,汉子“咕嘟咕嘟”地喝着,妇人眯着眼知足地看着。汉子喝完,妇人把瓢里剩的水一气喝下,然后两人互问一声:“够了么?”先后答道:“够了。”
那时,我心头涌出的便是“相濡以沫”四个字。
乡间公路上的这对夫妻固然很穷,买木料雇不起汽车、拖拉机或者马车,只能自己出力去拉运;他们缺少帮手,只能靠一匹吃青草黑麸的瘦驴给自己添一把力量。然而他们很知足很乐观,两个人拧成一股绳为自己的幸福在奋斗。在匀着喝一瓢清水的过程中,他们互相把体贴、温暖、鼓励传送给了对方,在相濡以沫的爱意中用自己的滴滴汗水换取着属于自己的大瓦房上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
我开始怀疑“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陈迹斑斑的古训。贫贱夫妻,纵有百样不称心、不如意,但只要拥有相濡以沫这一条,那么贫苦也变得甘美,辛酸也转化为欢愉,让人艳羡不已。
相濡以沫是在那些干旱瘠薄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清纯植物”。从对于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上讲,她应属于“抗性植物”那一类。
一位诗人睿智地指出,“爱情必须有所附丽”。但我想这种附丽未必就一定得是冰箱、空调、高级组合音响,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却是纯真的爱情必不可少的内涵。这一道理在相爱着的,或者离异了的;穷的或者富的夫妻之间随处被验证着。所以,倘若能寻到一位在贫贱的时候与自己长相厮守、相濡以沫的人做伴侣,那将是人生的一种造化和幸运,是爱情生活的一种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