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8月23日
第4版
04

南下打工记

口文/刘勇

去年某天赶集,我碰上刚从广东打工回来的同学小军。他穿着牛仔裤,老板皮鞋,T恤圆领衫,留着时下正时兴的“郭富城”头,插着耳机,欣赏着流行歌曲。他与我同龄,比我少啃三年书本,初中都未上。听同学们说,小军到广东挣钱,工资之高足以让乡下人听了瞠目结舌。现在,小军的一身洋打扮,让我觉得要挣钱只有去南方。

滚滚的车轮,把我和两个朋友带到了陕西乡党很少涉足的福建。几天奔波后我们到了晋江市的一个小镇。镇上热闹非凡,跟家乡确实不同。特别是家乡少见的摩托车,在这里多的像苍蝇一样。尤其让人希罕的是满街飞驰的摩托女郎。还有那车站,路边,街头巷尾贴得到处红红绿绿的招工牌,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我们怀着侥幸的心理,希望找到工作。但招工的多是要有专长的,要么女工。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当我们壮着胆子对一家私营炼胶厂的老板说我们是来自陕西时,没想到竟意外的起了作用,我们随老板来到了一间半新半旧的厂房。房子只有百来平方米。屋中央有三台正冒着热气的炼胶机,旁边有三台热得让人不敢靠近的油压机。用塑料袋装的炼胶原料一层层放得几乎接近屋顶。里面有一架摇摇欲坠的破风扇,只有几个昏暗的灯泡。一进屋,热气腾腾,夹杂着一股汗臭味和呛人的橡胶味,让人透不过气来。这哪里像个厂,工人只有十几个,那天我们从晚上8点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4点,睡了不到4个时辰,老板娘敲门吵开了: “什么时候了,还不开工?”。有次,我扛生胶上机时,一不小心撒了一地。被老板碰上了,他当下把我骂了个狗血淋头。张永过来劝慰我说:端人碗难免受人骂。我们在挥汗如雨的环境下做工,那压抑的气氛混合着热空气简直把人憋死。

这半个月,厂里生意好,晚上天天加班到十一、二点,往往干得眼皮直打架。厂里十几人吃饭,天天是几片烂菜飘上几块长毛的猪头肉,让人看了恶心,几乎吃半倒半。厂里宿舍很窄,我们三个人只好自己动手,搭了个临时铺,挤在一起。听对面江西的小程说,他来福建已经两年了,老板看不起外省人,工资至今还不如刚来的福建仔。我们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努力工作。可到头来,工资却依然少得可怜。我感到疑惑不解,写了一封信给老板,可一连几天,也不见他放个屁。我们三人愤然离开了炼胶厂,又开始寻找新的工作。

凭着在炼胶厂干了几个月的经验,我们进了溪边村的“雅斯特”鞋厂。从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不难看出老板是位能人。他除了办公和出差外,大部分时间同我们打工仔一起工作。我们工作上有失误,他苦口婆心地给我们指正,从不摆老板架子。真想不到,在这经济发达的福建,还会有这样勤劳,俭朴,身先士卒的企业带头人。老板可亲可敬的为人,使我觉得离不开这个厂。

转眼春节临近,虽然我没有挣到多少钱,但我却得到了更多有价值的东西,看到福建改革开放蒸蒸日上的景象,也激发了我对事业的追求。有朝一日,我学好本领,回去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我坚信,我的未来不是一场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