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谁查出“狄克”是张春桥
葛正慧老人,身体硬朗,热忱而健谈。他生于1924年。经我再三恳求,他才谈及了自己所遭受的迫害,及他对“狄克”的研究……
“文革”前,他担任上海市图书馆书目参考部副主任。他早在50年代初,便查证了“狄克一张春桥”这一公案。其实,这纯属于他的工作职责范围。他在书目参考部工作,就要研究书目,而研究书目;则必须研究作者;研究作者,则必须研究作者的笔名。只有这样,才能弄清以笔名出版的书、发表的文章究竟是谁写的。于是他花了很大精力,研究“笔名学”。
1953年的一天,葛正慧在细阅上海千秋出版社编辑部于1937年2月出版的《鲁迅先生轶事》一书。读到该书第104至105页,忽地眼前一亮,他明白了“狄克”是谁。
鉴于这段文字是“狄克=张春桥”的铁证,又从未向外透露,故引述于下。这一节的标题是《鲁迅逝世一月田军在墓前焚烧〈作家〉 〈中流〉》:“你们一定知道,在去年秋间市上有一本长篇小说出售,书名是《八月的乡村》。那著者就是田军,书前边,有鲁迅先生一篇长序,于是这本书很快的销行……
“记得《八月的乡村》行世之时,有人对他略有批评,像张春桥之类,曾经引起鲁迅先生的不快,作《三月的租界》一文给予极尖刻的讽刺外,更在《出关的关》中,有一节话也射着他……”
鲁迅先生在《三月的租界》里批判的是狄克,《鲁迅先生轶事》一书说《三月的租界》批判的是张春桥,不言而愉;狄克=张春桥!
《鲁迅先生轶事》一书出版于1937年,当时张春桥不过20岁,文坛小卒而已,谁也不会预料到他后来会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书上的记载,当是可靠的。于是,葛正慧的作者笔名卡片,又多了一张,写明“狄克=张春桥”,并注明了这一考证出于何书。 (《服务导报》8.7徐厚裕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