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9月03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仓颉造字和仓圣庙 古代长安de艺术节 大漠忠魂英雄悲歌 图片新闻 石头娃作品获国际奖 人生如 梦 写生 绰号漫谈 职工幽默流行曲 广告 广告 “消瘤老太”赵静华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古代长安de艺术节

文/张静华

西安眼下正在积极准备迎接“94中国西安第五届古文化艺术节。”据记载古城长安每年都有两次传统的艺术佳节。一是农历正月的社火,是长安的“舞蹈节”。狮子、龙灯、高跷、旱船等传统的民间舞蹈,在鼓乐声中涌向街头,把古城装点得十分热闹。二是农历六月的音乐古会,这是长安的“音乐节”。此时,长安的每一条街道都是演奏场,每一座庙宇都是音乐厅,观众则是全城的居民,古城长安简直成了一座艺术之城。各古乐社活动的地点有“周至的南集贤、终南山的国光寺、长安的何家营、南王台;城内有西五台,城隍庙、大吉昌、显密寺、东西两仓、迎祥观、八仙庵等。但乐社最集中是南五台和西五台,因而,人称“五台盛会”。

五台盛会可以追朔到唐代。据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载: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5),长安大旱,皇帝诏令东、西两市祈雨,为此,在天门街(即今之广济街)搭起彩楼两座。东市请来“宫中第一手”的琵琶大师康昆仑,他登楼弹了首难度很大的《羽调录要》,曲调幽雅,技艺高超,一曲落下,掌声雷动。这时但见西市的彩楼上出现了一位盛装女郎。她乌黑的发髻上缀满了珠翠;光艳的衣裙上绣满了瑰丽的花朵。弹的也是《录要》,而用难度更大的《枫香调》来弹奏,琴声美妙绝伦。康为之惊服,立即去拜她为师,谁知“她”竟是庄严寺的和尚段善本……从此以后,“祈雨斗乐”便成为古城长安沿习千年的风习。

这场高水平的音乐比赛,是唐德宗“诏示两市祈雨”引起的。东、西两市是当时长安最繁华的两个街坊。天门街距现代西五台(唐掖庭宫之南墙遗址)不远。为何历代都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七、十八、十九来这里斗乐呢?因为六月天旱是西安地区的气象规律,祈雨符合民意。再因,从春节到这时已有半年没有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了,祈雨斗乐也是广大市民的精神享受,因而能沿习千年。据老人们说,就是在兵荒马乱的刘镇华围城和天灾严重的民国十八年(1929)年,祈雨斗乐也从未停止过。抗战时期,日寇飞机对西安狂轰滥炸,而城内的祈雨斗乐还照样进行。

古城长安的这一民间习俗一直到“文革”前, “文革”中被迫停止。近年来又开始活动,每逢农历六月初一,各地的乐社都要去南五台会演,并登山游赏。此时,风景秀丽的南五台,更是香烟缭绕,乐声阵阵,使人如临仙境而心旷神怡。六月十七日至十九日这三天,是长安城里的音乐赛会,中心是城内的西五台。

为何人们非要在这三天里进行音乐比赛呢?从各方面的情况分析,这三天很可能就是唐代贞元年间“祈雨斗乐”进行琵琶比赛的日子。

放大 缩小 默认